著名史学家——罗尔纲
二十年代校友
罗尔纲(1901年1月29日-1997年5月25日),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著名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训诂学家,晚清兵志学家,是我国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奠基人,他是太平天国学术研究的一代宗师。罗尔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曾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并担任过胡适先生的学生和秘书。
1924年初冬,通过贵县中学同学陈培仁介绍,进入浦东中学特别班补习。
1930年6月上海中国公学文学系毕业。
1930年7月至1931年9月在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家协助胡适整理其父胡传的文稿。
1932年至1933年任广西贵县小学教师,同时兼任贵县修志局特约编纂,担任太平天国史部分编纂工作。
1934年11月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助理员,做整理艺风堂金石拓本工作。
1936年8月任助教,著有《金石粹编校补》及《艺风堂金石文字伪误举例》。在此期间写成了《太平天国史纲》《太平天国史丛考》《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年谱》等书。
1936年兼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助理员。1937年秋北京沦陷,社会研究所迁往长沙。11月,转入该所工作。1939年升副研究员,1947年升研究员。在这期间先研究清代兵制史,写成《湘军新志》《捻军的运动战》《绿营兵志》《晚清兵志》(内包括《淮军志》《癸甲练兵志》《海军志》《陆军志》《军事教育志》,《兵工厂志》六种)。1943年后专撰太平天国史,写成《太平天国革命的背景》《太平天国史稿》《太平天国考证集》《太平天国金石录》《太平天国史辨伪集》《太平天国的理想国》等书。
1944年广西通志馆向社会研究所借调至广西研究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写有《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广西太平天国人物传》《太平天国广西首义志》等书。
解放后,社会研究所改为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54年从经济研究所调近代史研究所。从1950年12月起,罗尔纲先生都在南京参加举办太平天国革命史展览,调查太平天国史迹,发掘编纂太平天国文献资料,接受筹建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任务,并兼任南京大学教授。至1964年4月工作完竣,始从南京返北京近代史研究所工作。
1956年筹建了太平天国纪念馆,1961年扩充成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成太平天国文献四大部、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等书。在此期间,并写成《太平天国史论文集》七集,编成《太平天国文选》《太平天国史画》等书(另详著作目录)。
从1958年起在编纂文献资料的同时,撰写《太平天国史》《李秀成自述注》等书。《太平天国史》在交稿前曾进行五次修改。
在1982年间,重写《湘军兵志》,重核了《绿营兵志》,又特对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的原本和作者问题作了新的有创建性的研究,发表了《水浒真义考》《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看〈水浒传〉著者和原本问题》等论文。
此后罗尔纲先生继续修订晚清兵志,完成《太平天国资料续编》,并进一步研究《水浒传》原本和著者问题等项工作。
在政治上,罗尔纲先生在青年时即追求进步。1925年他在上海浦东中学读书期间,就参加了“五卅”爱国运动,在家乡参加了微熹青年社的进步组织。
1958年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任广西贵县人民代表,1953年任南京市人民代表,1954年任江苏省人民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59年任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1964年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1978任第五届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后来又担任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顾问、南京太平天国史学会名誉会长,广西历史学会及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顾问等。
罗尔纲曾经是胡适的得意弟子;他读书不止、笔耕不止,著作等身;毕生出版专著40多种,共700多万字,他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是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奠基人。
罗尔纲主要从事太平天国史和晚清兵制史的研究,搜集、整理和编纂有关太平天国史的文献资料三千多万字,先后出版学术著作40多种,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他于1937年出版的《太平天国史纲》,是最早系统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专著,提示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质。建国后他撰写的有关太平天国的著作达34部,其中《太平天国史》这部有150多万字的巨著,不仅是他个人毕生心血的结晶,更是新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总结。
罗尔纲是蜚声海内外的太平天国史专家,也是晚清兵制史研究、金石学、文博学和校勘学兼长并擅的知名学者。
罗尔纲治学的突出特色之一,是他勤奋不懈、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精神。谚云“十年磨一剑”。当年,他为了发掘太平天国史料,曾经花了十年的长时间,寒暑无间地将南京图书馆70多万册文史藏书逐次翻阅,使许多被蛛网尘封的、极有价值的太平天国史料,得以重见光明。他作《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也先后花了40年的时间。他自己也曾经慨叹说:“从青春注释到白了头”。他撰写成150万字的巨著——《太平天国史》,也经历了60个春秋。他在三十年代就出版了《太平天国史纲》,被费正清誉为“最好的一部概论性著作”。但他仍不懈地研究,终于攀上泰山的高峰,在新中国建立40周年之际,完成巨著《太平天国史》,奉献出自己的硕果。“有恒为成功之本”,这是人们从罗尔纲身上得到的启示。
罗尔纲与浦东中学
罗尔纲少年时期在家乡广西贵县中学读书,1924年初科冬,从贵县来到上海,准备以同等程度报考大学预科。那时贵县中学同学陈培仁正在浦东中学攻读,就介绍罗尔纲进入浦东中学特别班补习,然后再报考大学。
罗尔纲在学校里刻苦学习,上英语课之前,他预习时间要花三、四个小时。罗尔纲咬紧牙关,努力赶上。有时宿舍熄灯后,他还点燃蜡烛,继续读书、做作业,到午夜十二时才入睡。平日常利用午休时间,沿着村边散步,权作苦读中的调节。
罗尔纲在浦东中学求学时,曾聆听过郭沫若来校讲《科学与文学的关系》,也聆听过恽代英的演说。在当年进步思想的激励下,他与浦东中学师生一起,积极参加“五卅”惨案发生后的爱国运动,到南京路示威游行,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
据罗尔纲回忆,他认为浦东中学以“勤、朴”为校训,注重因材施教。为帮助内地学生升学上的困难,还专门开设特别班,处处为造就人才着想,使他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在校时自勉自励,今天要做的事,决不留到明天;预定要做的事,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也一定要去完成。罗尔纲生平没有一件过期还未完成的工作,没有一件说过不做的工作。他认为这与当年浦东中学师给予他的教育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