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惟一培养过国共两党领导人的中学中国惟一培养过国共两党领导人的中学 ——上海市浦东中学简介 上海市浦东中学是一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正月二十四(1907年3月8日)正式开学,是一所曾蜚声海内外的历史名校,我国惟一培养过国共两党领导人的中学。因校风纯朴、师资精良、教规灵验、设施一流而人才辈出,享有“北南开,南浦东”之盛誉。著名校友如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专家钱昌照、原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台湾知名人士蒋纬国、“中国近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学部委员、著名历史学家、中央委员范文澜、一级研究员、著名史学家罗尔纲、“中国原子弹之父”、“中国核武器之父”、资深院士、两弹一星功勋、“863”计划起草者之一王淦昌、资深院士、两弹一星功勋、“863”计划起草者之一陈芳允、著名古脊椎动物学、进化生物学、博物馆学家、中科院院士周明镇、“中国人造石油之父”、中科院院士赵宗燠、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董申保、大地测量学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夏坚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院士周定一、航天遥感专家、中科院院士龚惠兴、一级教授、结构工程教育先驱顾宜孙、居里夫人培养的惟一中国物理学博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施士元、著名教育家、科普学家、原教育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董纯才、著名水利工程专家黄万里、中国近代音乐奠基人之一、一代音乐宗师、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教育家黄自、著名哲学家黄方刚、著名水泥学家、民建中央副主席黄大能、教育家、全国政协常委王艮仲、“一代法语宗师”、著名翻译家何如、著名翻译家、作家叶君健、著名翻译家、作家卞之琳、著名革命家、作家马识途、艺术大师、一级导演谢晋、著名爱国侨领、金融家庄世平、著名航海家、一级工程师周启新、著名机械动力专家、一级工程师支少炎、外交官、原国家督导司司长张永彪、著名统计学家、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孟晓犁、著名诗人、国家一级编导桂兴华等。原团中央第一书记、中顾问常委冯文彬、原中联部部长、中央委员朱良、革命家、中联部常务副部长李一氓、原监察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王翰、右江革命基地创始人之一、革命家、老红军雷经天等一批革命家,原外交官陈鲁直、外交专家、曾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口译的黄金祺,著名左联五烈士之一殷夫和胡也频,著名革命烈士何挺颖、邓拔奇、陈绍礼、廖左明、陈培仁、李鼎、梅士芳、彭德明、王长庚、熊达人、杨善南等20多位革命烈士也曾在浦东中学就读。历史上名师荟萃,不仅有著名国学大师钱基博为代表的进士、秀才等,还有一批海外留学才俊,如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陈容、哈佛大学硕士朱庭祺、密歇根大学博士樊映川、康奈尔大学毕业的计大雄、密歇根大学双博士查良鑑、威斯康斯大学毕业的叶元龙等为代表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投身到浦东中学的教学中,同时,部分大学教授也在浦东中学兼课,一批具有强烈爱国心的同盟会会员和南社社员相继在浦东中学任教,包括一部分地下党员也曾在浦东中学任教,如邓拓、张铭鼎、孙泱、梁园东、陈养山等,著名教育家吕型伟称之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一座宝库”。学校创始人,近代营造业一代宗师、上海水木工业公所领袖董事杨斯盛“毁家兴学”,胡适先生称其为“中华第一人”;首任校长黄炎培,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校训“勤朴”,校箴“克己互助”,校风质朴严谨。近年来,我校先后荣获区文明单位、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三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浦东新区校本研修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 浦东中学占地50多亩,环境雅致。4栋以名人命名的教学大楼风格迥异和浦东新区区级文物“杨斯盛故居”、“五卅革命烈士纪念碑”、“杨公斯盛造像”、“炎培亭”等人文景观错落有致,透示着历史名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这是一所既古朴又现代的学校。 充分利用历史名校的丰厚文化底蕴,注重学生人格塑造、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定期组织运动会、艺术节、百年校歌比赛,注重学生生涯规划,组织各类社团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队伍成熟,高级教师占29%,中高级教师占87%,其中上海市名师名校长后备4名,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骨干教师7名。 浦东新区将浦东中学、川沙中学和高桥中学列为重点扶持的三所高中学校。2010年6月,学校被命名为浦东新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走出了重振历史雄风的第一步,历史名校浦东中学必将以崭新的形象屹立于浦东大地。 地址:浦东新区高科西路1105号(近浦三路)。交通便捷,地铁6/7号线、公交219、583、715、771、871、980、992、徐川线等均可到达。邮编: 200125
-
老城厢与老浦东的教育情节
-
揭牌!浦东中学食品药品科普站、“你点我检,你送我检”快检服务站启用(20241018品质南码头)10月17日全市第一家进校园的“你点我检,你送我检”快检服务站在浦东中学揭牌启用当天下午,在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南码头路街道办事处、南码头市场监督管理所和浦东中学共同举办了食品药品科普站暨“你点我检,你送我检”快检服务站揭牌仪式。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抽检处副处长宋文璐,浦东新区食药安办常务副主任、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剑斌、食品协调处处长金湘,南码头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赵国宝,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部长魏东,南码头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肖益群,上海市浦东中学党支部书记吴晓勤莅临参加。揭牌仪式上,浦东中学1名老师和市场监督管理所1名监管干部接受了“缪端生食安科普社”指导教师聘书。现场对浦东中学特色科普站的布局与食安科普课程化的架构进行了介绍。市场监管所监管干部开授食安科普特色课程第一课“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指导5名学生“快检小教员”现场演示校园餐原材料快检流程,讲授食品快检知识。据悉,浦东中学率先开设学校食安科普兴趣社团课程,一学年内将要开授8次食安科普特色课程项目,充分展示了将食安科普与大思政教学融合的创新与探索。通过结合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实地参观等方式,向学生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座谈会上,宋文璐希望作为全市第一家进校园的浦东中学“你点我检,你送我检”快检服务站能定期开放,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张剑斌对南码头的食安工作及创建“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街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相关要求和期许。街道食安工作人员、辖区15名学校负责人、南码头市场监管所干部及10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揭牌活动。https://mp.weixin.qq.com/s/GCvpEpAubaVVYUPRf5VNIQ
-
今天,上海民盟又新增一处传统教育基地(20241009上海民盟)作为沪上最早创办的现代中学之一,浦东中学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的一座宝库”,更是一所有着红色基因、革命传统的学校。10月9日下午,中国民主同盟(上海)传统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上海市浦东中学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统战处处长张隽共同为传统教育基地揭牌。受陈群主委委托,民盟市委专职副主委姚卓匀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她指出,教育是民盟的主界别之一。历史上,张澜、黄炎培、陶行知等民盟先贤进行了大量教育救国的实践和探索;费孝通、钱伟长、苏步青、丁石孙等民盟领导人提出了大量卓有建树的教育理念。上海教育界盟员众多、精英荟萃,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秉承民盟“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希望民盟市委与市教卫工作党委进一步加强合作,在深化教育改革等方面集聚智慧;希望浦东中学民盟传统教育基地能够成为广大盟员追寻先辈足迹的又一重要平台。姚卓匀强调,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广大盟员教育工作者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赓续民盟四个方面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躬耕教坛,履职尽责,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实践贡献民盟力量。上海市浦东中学党支部书记吴晓勤在致辞表示,通过民盟传统教育基地的设立,深入研究黄炎培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价值,赓续先贤“教育救国”之志,开启“教育强国”实践。同时发挥浦东中学校史博物馆更大的辐射作用,吸引更多的民盟盟员及民主人士寻根溯源,珍视先贤百年办学恢宏历史,并为浦东中学在新时代转型发展推波助澜。揭牌仪式由民盟市委秘书长杨文悦主持。仪式上,由黄炎培故居选送的舞台剧《黄炎培的故事之读书立本》,以生动的故事展现出这位爱国民主人士和教育家的成长历程,揭示黄炎培先生的伟大情怀与高尚人格。仪式开始前,大家还一同参观了浦东中学校史馆。民盟中央代理秘书长张峰,民盟中央研究室主任蔡葵,民盟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主持工作)温华军,浦东新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毛力熊,民盟浦东区委副主委、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校长薛志明,浦东中学的盟员教师以及民盟浦东区委的部分盟员等30余人参加活动。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民盟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黄炎培,于1907年创办浦东中学并担任首任校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浦东中学蜚声海内外,享有“北南开,南浦东”之盛誉。百年间,浦东中学与时俱进,从这里走出20位民盟杰出代表,如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董申保,著名会计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实践教育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先驱者操震球,会计学家、成人财经教育先驱李鸿寿,曾任民盟总部组织委员的经济学家、黄炎培先生次子黄竞武等。自2008年民盟上海市委在龙华烈士陵园建立第一处“民盟(上海)传统教育基地”以来,已经挂牌成立了包括上海周公馆、民盟一届二中全会旧址、《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等14处传统教育基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民盟上海市委在上海市浦东中学揭牌第15处传统教育基地,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又提供了新的平台。https://mp.weixin.qq.com/s/Xa3Gc1YyljWPr3dxfKwgIA
-
馆校合作 | 做“大学校”,讲“好故事”——韬奋纪念馆九月进校园活动(20241001韬奋纪念馆)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做“大学校”,讲“好故事”,韬奋纪念馆先后与上海市浦东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建立馆校合作,于2024年9月开展了两次进校园活动。让我们一起回顾“博物思政”的精彩瞬间吧!以笔为刃,育梦成光——忆浦中教员邹韬奋1.校史宣讲进校园上海市浦东中学是一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正月二十四(1907年3月8日)正式开学,由一代营造业宗师杨斯盛毁家兴学创办,首任校长黄炎培,韬奋先生曾任教于此,是一所曾蜚声海内外的历史名校,是浦东地区的第一所中学,是近代上海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完全中学。9月20日下午,上海市浦东中学2024年新生校史教育主题班会分线上、线下两个会场同步举行,由高一年级近四百位新生参加。在校团委老师为全体高一新生初步讲解校史并带领大家云参观线上校史博物馆后,我馆馆员为大家带来了“以笔为刃,育梦成光——忆浦中教员邹韬奋”主题宣讲。此次宣讲在介绍教员韬奋与首任校长黄炎培的不解之缘的同时,通过“因材施教,躬耕笃行”“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启智润心,以文化人”等部分为新生描摹浦中教员韬奋先生的形象,旨在使全体新生对浦中名师有更深入的了解,感悟校史底蕴,厚植爱校情怀。线上线下双会场2.廉洁文化进校园根据校方安排,与校史教育同步开展的还有高一年级廉洁文化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故此,我馆馆员也与全体高一新生分享了韬奋先生为马占山将军募捐却遭诬陷侵吞捐款的小故事。通过“立信会计事务所查核代收饷款证明”“马占山致生活周刊社信函”及刊载于《生活》周刊的“《本社为筹款捐助黑省卫国健儿第五次报告》”等藏品再现韬奋先生的“言为士则,行为示范”。3.主题巡展进校园由上海韬奋纪念馆与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同主办的“同呼吸,共命运——韬奋与中华职业教育社”主题展览此次也以流动巡展展板的形式进驻校园,于校史博物馆门前长廊展出。9月23日起,全体高一新生及其他年级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分批参观校史馆及主题巡展,以此回溯校史,砥砺奋进。 https://mp.weixin.qq.com/s/5xBHgkbrfhwGZAUsfWcmQQ
-
上海解放75周年,共同回味浦东校园这些难忘的红色基因(文汇20240527)浦东中学创建于1907年的浦东中学,具有浓厚的革命传统,是上海乃至全国学生运动的重要阵地。在浦东中学内的校友烈士纪念碑上,刻有40多位英烈的名字——殷夫、胡也频、何挺颖、廖左明、黄竞武……早在1921年11月,学校就成立了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学生团体——浦东中学青年自觉会。上世纪30年代,浦东中学就有了地下学生党组织,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多次学生运动中也都活跃着浦东中学学生的身影。1947年,党员学生钱嘉庆被党组织委派到浦东中学就读,他的到来,如同一把火种,点燃了浦东中学进步学生运动的熊熊火焰。随着斗争的深入,党组织又派来了区委委员胡令升和党员张晔进入浦东中学,成立了党支部,为进步学生运动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为了壮大进步力量,1948年,学校又建立党支部外围组织“野火”社团,以温书、文娱活动等形式,聚会讨论有关重要问题。1949年5月,上海解放的钟声终于敲响,浦东中学的师生们欢欣鼓舞。在时任校长张嘉寿的组织和支持下,他们挥舞着校旗,高唱着解放的赞歌,列队参加了庆祝游行。曾有人用“一所浦东中学校,半部中国近代史”来形容浦东中学悠久的办学历史。1992年,浦东中学被教育部命名为“中国历史名校”。浦东中学校长倪瑞明介绍,多年来,学校把丰厚的校史作为特色创建的基础,于2015年在国内率先提出创建“史学素养”特色普通高中。学校坚持将历史名校的文化精髓与对面向未来和面向世界的探索,落实在当下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并将丰厚校史校友资源转化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德育教育资源,构建起六大类德育活动课程,逐渐摸索出一条创建“史学素养”特色高中的实践路径。链接https://m.whb.cn/commonDetail/933448
-
浦东教育 红色校史润童心 革命精神代代传(文汇报20240527)链接https://dzb.whb.cn/2024-05-27/8/index.html?top=0left=0temptime=1716799461163#1716799769362
-
一代音乐巨匠从这里起步!上海市浦东中学举办纪念校友黄自诞辰120周年音乐会(强国号发布内容、东方教育时报20240326)2024年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诞辰120周年。黄自先生出生于1904年3月23日,曾就读于浦东中学附属小学。3月22日下午,“腊梅飘香赏遗韵,丹心映日谱新章”上海市浦东中学举办纪念校友黄自诞辰120周年音乐会致敬音乐巨匠,师生在黄自先生音乐作品中品读民族文化的深刻底蕴及其赤诚的爱国之情。黄自先生在浦东中学附属小学就读期间,受到学校教师、中国音乐家沈心工先生的悉心指导,从而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在出国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后,为了推动祖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完成建立“民族化的新音乐”的理想,他毅然回到祖国怀抱。在其短暂却波澜壮阔的34年人生中,他创作了94首包括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复调音乐、清唱剧、合唱、独唱、教材歌曲等多种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成为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音乐会上,浦东中学师生用悠扬动人的琴声与歌声,演绎了黄自先生古诗词类音乐艺术作品《花非花》、《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抒情类歌曲《玫瑰三愿》,童谣歌曲《西风的话》。上海爱乐乐团客席演奏员许舒萌也为师生带来黄自先生在美国耶鲁大学期间的毕业作品,同时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管弦乐作品《怀旧》的小提琴独奏。音乐会现场,许舒萌表演小提琴独奏《怀旧》《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歌词部分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同名词作,由黄自先生为其谱曲而成。学生们用抑扬顿挫的朗诵以及动听宛转的音乐演奏,为本场音乐会增添了别样的雅意。表演者之一,高一(8)班沈心煜告诉记者,在音乐课上了解了黄自先生生平及代表作,在排练中更深入了解了黄自先生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影响,对校友黄自先生由衷敬佩并深感自豪。“我从音乐中懂得了他的爱国热忱,也学习到了他在音乐领域大胆探索,努力尝试,敢于创新,坚定不移的精神。” 高一(3)班周悦馨说。舞台上的深情演绎也深深打动着观看演出的师生,激励学子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代代相传。作者:刘文婷 责任编辑:周慰 江林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5188213812616158508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2949bd11cdc0a822a7000j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15188213812616158508
-
“腊梅飘香赏遗韵,丹心映日谱新章”——上海市浦东中学纪念校友黄自诞辰120周年音乐会(浦东德育20240326)2024年是浦东中学校友、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诞辰120周年。近日,“腊梅飘香赏遗韵,丹心映日谱新章”上海市浦东中学纪念校友黄自诞辰120周年音乐会在学校体育馆正式举行。音乐会伊始,同学们通过《百年巨匠》视频片段,了解了他短暂却波澜壮阔的34年人生。在黄自先生的作品中,有古诗词类音乐艺术作品《花非花》《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抒情类歌曲《玫瑰三愿》,童谣歌曲《西风的话》以及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管弦乐作品《怀旧》等。在本次音乐会上,学校师生用悠扬动人的琴声与歌声,将这些经典音乐作品再次传唱。上海爱乐乐团客席演奏员许舒萌老师张备红老师 音乐能描绘出的不仅是春日的美好和秋日的悲凉,它更能描绘出一代音乐大师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中伟岸的身影;音乐能承载的不仅是艺术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它更能承载中华民族渊源、博大的传统文化与中国音乐人炽热、坚定的爱国情怀。校友黄自先生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作品和思想却犹如冬日里梅花的幽香绵延流长。在今年这个特别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向黄自先生致敬,用音乐、用行动向他那璀璨而绚烂的人生表示深切的纪念!https://mp.weixin.qq.com/s/IsmirTBGrFNjFsqQAgtBFw
-
在行走中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走出校门的浦东思政课有温度有实效(浦东发布、上海浦东教育20240318)薪火相传,红色线路点亮初心;创新前沿,科创线路引领启航;艺术走廊,美育线路提升素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5年来,浦东用好社会大课堂这一载体,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设计“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浦东足迹”为主题的系列行走思政课程路线,让思政课走出校门、成为一门有温度的大课,引导浦东学子在“走—看—听—访—思—行”的过程中,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 “薪火相传,红色线路点亮初心”,由张闻天故居、黄炎培故居、李雪舟故居、高桥烈士陵园、川沙烈士陵园等浦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串成的“红色线路”,是浦东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参观学习、小小讲解员等活动,厚植爱国情怀。杨斯盛故居、五卅惨案纪念碑、炎培亭、校友烈士纪念碑……对于上海市浦东中学的学生来说,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红色文化大课堂,校园“十大景观”背后,是一段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这所具有革命基因和红色文化的历史名校,也是“浦东新区统一战线‘四史’学习教育基地”,校方以丰厚的校史文化为载体,将校史资源与高考改革有机融合,将精神传承与思政课堂教学无缝衔接,将四史教育与课程改革有效渗透,以史学素养特色高中创建来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形成了学校独特的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浦东发布https://mp.weixin.qq.com/s/JBvMibuIz8OG4ZPTqlYuhQ上海浦东教育https://mp.weixin.qq.com/s/g1uZJ4tymLMMKF-Hvh3emw
-
【思政育人】在行走中学习,浦东画好思政课程“线路图”(浦东德育20240315)【思政育人】在行走中学习,浦东画好思政课程“线路图”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浦东结合本区实际,以总书记考察调研到过位于浦东的地点为主,兼顾本市其他重要地点,设计“沿着总书记的浦东足迹”为主题的系列行走思政课程路线,通过重走总书记足迹,“走-看-听-访-思-行”帮助浦东学子“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线路一:薪火相传,红色线路点亮初心浦东中学是一所具有革命基因和红色文化的历史名校,是“浦东新区统一战线‘四史’学习教育基地”,以丰厚的校史文化为载体,将校史资源与高考改革有机融合,将精神传承与思政课堂教学无缝衔接,将四史教育与课程改革有效渗透,以史学素养特色高中创建来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形成了浦东中学独特的爱国主义教育特色。 https://mp.weixin.qq.com/s/WmFrrUTq7xyXfORq2QqfWw
-
传承科学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浙江大学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开展红色研学活动(ZJU格物致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纪念王淦昌先生诞辰116周年,浙江大学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于5月12日下午赴上海浦东中学开展了“传承科学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红色研学活动。历史上的浦东中学,曾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大师辈出,名师云集。1907年,被称为“近代建筑营造业一代宗师”的杨斯盛,变卖家产得来的30万两白银,铸造了这所曾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学校。在杨斯盛“毁家兴学、为国育才”的感召下,浦东中学网罗了当时教育界一批名流,由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出任首任校长并培养了大量栋梁之才,其中就包括“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浙江大学物理系系主任的王淦昌院士。浦东中学校史办主任张俊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浦东中学校园和浦东中学校史博物馆。他说:“浦东中学百年办学历程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进入校史馆,映入眼帘的便是校训“勤朴”二字,张老师解释道,“勤”是勤于学习,勤于健体;“朴”是简朴,朴素,更重要的是“于学问,于实业,心无旁骛,专注”。他讲到黄炎培先生作为浦东中学首任校长,教导学生要能担负起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的使命与责任,为浦东中学师生注入了革命的基因、使命和担当。在校史馆的杰出校友墙上,张俊老师指向王淦昌院士的照片,和我们讲述了他在浦东中学的故事。王淦昌于1920年到浦东中学就读,刻苦的他仅用4年时间学完了中学全部课程,且成绩优秀,尤其是英文和数学,在中学阶段,便看完了大学一年级才开设的课程《微积分》。张老师说,他曾两次采访王淦昌院士,回忆起浦东中学,王淦昌院士最喜欢的老师之一便是数学老师周培先生。周老师经常出些课外题给学生做,有一次他出了一道几何题,王淦昌苦思冥想了好几天,终于茅塞顿开,老师赞赏说:“凡事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再大的难题都能解决。”王淦昌说,“这句话在我的脑子里打下了深深的印记,几十年来都未曾忘记,遇到困难时想起老师这句话,我就会迸发出新的力量去战胜它。”1925年6月,参与了“五卅”运动后的王淦昌一下子成熟了许多,使他明白了中国为什么落后贫穷、屡受列强的欺侮。怀着科学报国、振兴中华的志向,那年夏天,王淦昌被录取为清华大学第一届学生,跟随叶企孙教授和吴有训教授,在他们的言传身教和指引下,王淦昌走上了物理学研究的道路。当晚,宣讲团成员还观看了大型原创芭蕾舞剧《壮丽的云》,该剧以苏州籍“两弹一星”元勋为创作原型,讲述了剧中人物王皓云(王淦昌)等一批新中国老一辈科学家在“我愿以身许国”的庄严承诺下,远离至亲、隐姓埋名并不断突破身体、精神和技术极限,圆满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故事。科学前辈们隐姓埋名,用热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引领着古老的文明迈向复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通过本次红色研学活动,宣讲团成员们在“学习-参观-总结”中受益匪浅。接下来,浙江大学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将继续在高远使命的引领下,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求是学子树立科学报国的理想信念,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员感想“来时风华正茂,走时白发苍苍”是对“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的真实写照,王淦昌先生就是其中之一。隐姓埋名,誓言“我愿以身许国”;反复演算,破解科技迷墙,王淦昌先生隐姓埋名十七年,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站了出来,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也启迪着每一位物理学子奋楫争先、勇攀高峰!——物理学院 何伟“我愿以身许国”;“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它们来自一段艰苦的峥嵘岁月,是一代人矢志不渝的精神内核,短短的只言片语凝聚着无穷的力量。本次研学活动,将“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间。我们将心怀“国之大者”,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业绩!——地球科学学院 陈玥https://www.hspd.pudong-edu.sh.cn/site/site1/site1_preview.html
-
浦东新区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课题结题汇报会在浦东中学召开(上海浦东教育20231226)12月25日下午,浦东新区“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加快实现浦东教育现代化”课题结题汇报会在浦东中学召开。区委副书记单少军出席并讲话。会上,区教育工作党委就“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加快实现浦东教育现代化”课题结题情况进行汇报,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指导中心、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小学教育指导中心就中心党委改革推进的具体情况、课题开展情况进行了交流。单少军同志对课题完成情况予以充分肯定并指出,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持续用力的工作,一要注重认识上再提高,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意义;二要注重抓牢关键重点,充分掌握运行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三要注重课题成果转化,充分运用课题成果形成党建品牌,持续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取得实效。会前,单少军同志听取了浦东中学特色高中创建及评审相关工作情况的汇报,提出一是利用红色资源,激发动力;二是坚持五育并举,整体提升;三是优化师资队伍,特色优先。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高国忠,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毛力熊,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高中处、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指导中心、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小学教育指导中心、浦东中学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https://mp.weixin.qq.com/s/vvKvAH5_utcBXpDGzQ-IqQ
-
我系与上海市浦东中学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华东师大历史学系20231222)2023年12月7日,我系与上海市浦东中学合作签约仪式在1306室举行,上海市浦东中学校长倪瑞明、党支部书记吴晓勤,我系系主任梁志、本科教学点责任教授章义和,副系主任李晔梦出席签约仪式。两家单位携手并进,共同开启崭新的教育合作篇章。梁志对上海浦东中学长期以来在教育实践领域给予我系的支持表示感谢。浦东中学丰厚的校史资源将极大拓展我系学生在“五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合作,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历史学科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一体化建设,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综合素质,共同培养具有史学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倪瑞明表示,作为享有盛誉的百年老校,浦东中学承载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校主杨斯盛“毁家兴学”的初心使命传承至今,在各个领域培养了诸多杰出校友。目前浦东中学正在创建“史学素养”特色高中,华东师大历史学系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和学术研究团队的支持将助力浦东中学进一步拓展史学特色文化,营造博物馆式校园,培养独具史学素养的中学生。在双方共同见证下,梁志主任与倪瑞明校长签署《上海市浦东中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合作协议书》,双方约定共建“大中小学历史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在资源共享、课程开发、育人指导、联合教研等方面紧密合作,进一步推进浦东中学“史学素养”特色高中的创建工作,共同打造“大中学教师发展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签约仪式后,双方就具体合作细节进行交流并参观校园。 上海市浦东中学由中国近代营造业大师杨斯盛“毁家兴学”而创办,首任校长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建校百余年来,浦东中学注重对校史资源优势的充分开发利用和史学特质校园环境的建设,校内有校史博物馆、杨斯盛故居等历史人文元素,藏有大量近代基础教育相关的档案文献。 华东师范大学大中小学历史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作为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分中心,自建立以来,以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培养为纽带,积极联系大中学教学资源和教师群体,在建设“联合教研机制和培养机制”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举办了“诚之课堂”系列讲座、创课实验室、青师论坛、中学历史教学研修班等一系列效果显著的活动,通过长期、稳定的资源开放机制和合作协调机制,共同打造“大中学教师发展和人才培养共同体” 。 浦东中学是我系共建的又一家中学历史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未来我系将继续与沪上中小学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联结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服务和支持历史学科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深化历史学科教师教育卓越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https://mp.weixin.qq.com/s/AYes8fk1V4FIjs2J0ROiFw
-
品牌活动|第八届“青史杯”高中生历史剧本征稿活动胜利闭幕(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20231215)书写历史记忆,勾连时代发展。2023年12月13日,在第十个国家公祭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第八届“青史杯”高中生历史剧本征稿活动在以史学素养为特色的上海市浦东中学圆满闭幕。花开有声 育人无痕“青史杯”以历史剧本为载体,开展以高中生为主要创作群体的历史剧本创作,开创了以高校、文化机构与中学合作的教研新模式,实现跨部门的合作和学科资源的整合。“青史杯”依托学术,立足实践,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历经8年的沉淀,开创出“独特”学科育人新模式。今年,大赛收到来自26个省市的497个剧本。经过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位高校专家、特级/正高级教师和教研员的三轮匿名评审,最终评出个人奖104个(其中一等奖10个,二等奖28个,三等奖44个,鼓励奖22个)、优秀组织奖170个、优秀指导教师奖105个。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张伟在致辞中指出,“青史杯”高中生历史剧本大赛用适应时代的方式,让高校优质资源走进高中,走进高中生,唤醒师生对历史教育的新认识,有力培养提升了青年学子的历史思维与核心素养,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副主任冯剑峰指出,加强青少年正确历史观教育是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举措。“青史杯”通过构建文化资源联动机制,和“史学教育一体化”的教研模式,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剧本创作和戏剧表演方式,增强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实效,让育人的力度同温度并存,育人的深度和效度共振。上海市浦东中学倪瑞明校长致欢迎辞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张伟致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副主任冯剑峰致辞评委代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朱联璧副教授发言优秀指导教师金梦霞分享指导感悟青春有止 成长无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史学社的同学们表演了第七届“青史杯”一等奖作品《器仕——开物所幸未及第,天工还借长庚明》。该剧讲述了在科举僵化、舞弊现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怀才不遇的宋应星追随本心,投身学海,汇集“开物之术”,运用所学支持乡民解决蝗灾,最终写成“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的故事。热烈赞扬了宋应星“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情怀和他在实践中对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坚持。第七届“青史杯”一等奖剧本展演今年,澳门培正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加入了“青史杯”的大家庭并取得了好成绩。培正中学的学生以视频方式谈及自己编写历史剧本的心得,真挚、淳朴的语言折射出他们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对参与“青史杯”的高昂热忱,相信他们发挥创意、编写剧本的过程将会成为一段难忘的别样的学习经历。澳门培正中学学生发表获奖感言第八届“青史杯”一等奖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贾瀚哲同学,回顾了剧本的创作过程,感恩学校“文理双修”的育人环境,专家、老师的专业指导,同伴的交流互助,并感谢“青史杯”为高中生提升历史素养、开拓视野提供了优质的平台。获奖代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贾瀚哲同学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为一等奖获奖代表颁奖华东师范大学基终部部长李志聪、历史学系主任梁志等为优秀指导教师颁奖历史学系党委书记瞿骏代表组委会表彰教育集团王隽老师为“青史杯”走向全国所做的贡献青史有根 大道无垠松江二中顾春梅老师分享经验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学员、松江二中顾春梅老师以《让历史剧本创作走进课堂》为题,分享了将“青史杯”赛事融入高中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以呼应“双新”课改的实践探索与思考,进一步创新历史学科育人的模式。上海师大陶赋雯副教授专题讲座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陶赋雯带来题为《记忆·遗产·情感——“影像史学”视域下的历史剧本研究新探》的专题讲座。陶教授从记忆重构、国族认同等视角为切入点,探讨战争的记忆如何通过电影这一媒介来重构的。分享了她对影像历史中记忆主体,记忆被制造和利用的方式,记忆突出与遮蔽的内容,记忆被传播和改写,及其被评价与认同的过程的研究成果,引发了大家的共鸣与思考。赠书仪式各社会文化单位的全情参与为历史公众教育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上海教育出版社一如既往向“青史杯”主办方和协办方赠书,这不仅为“青史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为活动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更是对历史公众教育的重视和推动。“青史杯”交接仪式最后,本届闭幕式承办方浦东中学倪瑞明校长将“青史杯”传递给第九届开幕式的承办方代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孟祥萍副校长,寓意着“青史杯”这一品牌项目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作为青年学子历史教育的新载体和新阵地,“青史杯”的影响力和参与度已经遍及全国。衷心希望“青史杯”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历史的无穷魅力,推动更多学校开展历史文化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历史、书写历史、感悟历史中共同成长。https://mp.weixin.qq.com/s/HtrKiUHUmXiSNnN2xO_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