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浦东中学 >>校友风采
费启能
发布时间:2014-04-24 07:57:12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3

著名纺织机械工程专家——费启能

二十年代校友

    费启能( 1906212 1981721),江苏启东人,著名纺织机械专家,我国铸造机械化工程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国家一级工程师,曾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1952年他主持设计和制造铸造机械化设备,建成中国第一个装备机械化造型生产线的铸工车间,推进了中国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铸造机械化1957年,他为创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主持粘胶纤维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解决了喷丝头、计量泵制造中的技术关键问题。60年代,他参加了中国维纶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工作。

他当选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费启能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和第五届中国政协委员。他因创建和发展中国纺织机械工业的贡献获得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1925年从上海浦东中学毕业,随即考入同济大学。1932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机械系,留校担任助教。1935年离开了同济大学,投身到当时的兵工署,从事军工事业。开始他进入兵工署南京百水桥研究所,担任制造股股长职务,投入样板制造的研究工作,在此期间曾被派往德国、丹麦实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国外机关枪的制造工艺技术。

1939年费启能在昆明兵工署第五十一、五十三兵工厂任工程师,并担任工具研究所所长职务。在此期间,曾先后主持设计过机枪制造的工艺装备和专用铣床等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费启能于1946年从昆明到达上海,进入官商合办的中国纺织机器制造公司担任工程师职务。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费启能任中国纺织机器制造公司(该公司1950年改名为中国纺织机械厂)设计科科长。在此期间,对有梭织机结构和棉纺细纱机牵伸机构的改造等重点纺织机械进行了开发和改进工作。与此同时,着手主持机械化铸工车间的工程设计和设备设计工作,并陆续投入制造、安装和调试。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 1952101被誉为当时远东第一流的机械化铸工车间顺利投产,这在当时条件下是我国机械生产的一个重大突破。

1952年费启能从上海调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任副总工程师,负责工厂建设中机械化铸工车间的建设和部分加工机械的设计、制造工作。在两年多时间里,费启能除完成预定的任务外,还积极指导当时参加工厂建设的年青技术人员,使他们通过工作实践得到很多设计知识和具体经验,技术上提到提高和进步,促使一批年青技术人员快速成长,并迅速成为技术骨干。

1954年费启能调纺织工业部机械局工作,随后任机械局、中国纺织机械工业总公司总工程师。

费启能于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以后更加努力工作,在技术领导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献计献策,为我国纺织机械的科技进步,扩大生产能力以及为化纤机械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既节约了国家投资,又适应了建设的需要,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

1、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61971

2、华夏经纬 http://search.huaxia.com/s.jsp?iDocId=488431

3、中国中纺集体公司:http://www.chinatex.com/tabid/136/InfoID/1373/frtid/192/Default.aspx

 

 
顾宜孙 操震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