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
浦东中学 高二(1)班 吴敏洁
说起《儒林外史》,多数人可能没有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熟悉。但它真的是一部很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不得不使人印象深刻。
一部《儒林外史》,把科举制度大背景下的古代文人写得淋漓尽致,真是道不尽的人世沧桑,说不完的世态炎凉。吴敬梓先生把世人舍命追逐的“功名”血淋淋的剖开,文人在作者吴敬梓视为“味同嚼蜡”的功名面前千姿百态,有在科举上成功的,有不曾获得功名的,有的一心要做官,有的醉心于成名,有的致力于求财,有的潜心于学问,也有的淡薄名利,更有一批相对独立的文人,游离于科举制度之外,以文会友,吟诗作赋,却江河日下,不断走向没落。倒是一批上不了正统台面的市井文人,自娱自乐,自给自足,发出了灼灼光辉。
最可敬的要数王冕了。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从小没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身为放牛娃的他,十岁便不能上学堂了。于是,他在家中刻苦自学,最终成了一个有名的文学家、画家。本来他可以靠才学当官享福,而他却拒绝权贵,甘做平民,多令人敬佩!~~
最可悲的要数范进了。他从20岁开始考举人,可考了20多次还未考中,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了。当他知道自己这次终于考上时,大叫一声:“我中了!我中了!~”便昏倒在地、不省人事了。苏醒后,他开始疯癫起来,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直到被老丈人重扇一记耳光才清醒过来。
最可惜的要数匡超人了。匡超人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还是个大孝子。在众人的赏识下,他参加考试,没回都是翟一鸣。可是后来他并没用好好利用他的聪明才智,而是与坏人同流合污,做尽了坏事:替人考试、谢假回批、逼死了妻子……唉,可惜呀,乐清少了一位人才呀!
最可笑的要数严监生了。他家财万贯,他可以为摆平哥哥的官司不惜重金打发走官役,他可以不惜重金,天天熬人参汤给病危的妻子服下……可是,他在临终前伸出两根手指弄得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他的妻子解开了这个谜团,谁都不会想到,严监生会为了舍不得用两根灯草点灯,而死不瞑目啊!多么吝啬的守财奴,让我忍俊不禁。
这本名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吴敬梓先生经历了年轻时追逐功名的科举考试,在考举人失败后,既不肯依附于人,又不愿意结交权贵,开始聚集一班失意文人,挥金如土,在志趣相投的朋友中寻找快乐。等到散尽家财,穷困潦倒之时,转而追求个体内心的安宁与愉悦,无欲无求,自给自足,自娱自乐,回到了“市井奇人”的心态,只是在“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的领悟之后,留下一声“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的叹息。
我读《儒林外史》如同在观一幅中国水墨山水长轴,读得越深入越了解它的文字所表达内容的精辟,回味那一段动作描写或一段对话,仍是无穷的韵味,这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妙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