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Alpha小组在区青少年阅读课题项目活动中获奖8月25日,“2018青少年阅读课题项目颁奖仪式”在浦东图书馆1号报告厅隆重举行。我校高二年级刘新月、颜佳雯、刘世惠、姚立文、吴柏轩、吴仟6名同学组成的研究课题小组荣获2018青少年阅读课题研究项目三等奖。 在近两个月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在指导老师张汝君的带领下,针对选题“AI会威胁人类未来吗?”进行了探究性的研究和深入挖掘,通过参加围绕课题研究的方法、论文的写作方式等的系列讲座,展开了学习听讲活动。8月9日,通过PPT的展示以及和评审团的现场交流对话完成了初赛答辩。经过专家组的筛选审核,他们成功地进入了复赛并根据初赛中专家提出的建议重新修改论文并提交。在小组成员的默契配合之下,论文“以辩证态度看待AI”获得了专家们的认可,获得了三等奖的成绩。 此次活动给予小组成员的最大感受就是过程比结果精彩。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提升了自主学习与分工合作的能力,培养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领略了团队合作的魅力,在学术研究规范上也得到了启蒙。 庄子曾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有长度,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可以追求很多的无限。作为国家中坚力量的青年学子,也应当在有限的生命里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不吝思考,学会分析,主动交流,参与合作,永远都有一颗赤忱向上的心,来追求属于自己的无限。
-
上海市浦东中学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浦东中学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意见 一、研究目的: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创设开放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自主研究中获得一种隐性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后续发展能力。2、初步教会学生自主进行课题(项目)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能在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研究。 二、研究内容: 研究性课程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发展等各个领域。具体说来,既可以是传统学科的,也可以是新兴学科的;可以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科学方面的;可以是单学科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可以是偏重于实践活动的,也可以是偏重文献研究或思辩性的;同时也可以是上述各种内容和研究角度交叉、综合的。我校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状况,加强课题库的建设,初步构建有本校特色的研究性课程框架。 课题库中集中了一百个课题,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作出选择,其具体内容基本都符合“研究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见后面附页)。 三、管理举措(详见“实施条例”): 由于研究性学习尚未与高考挂钩,研究性学习又较难有统一的量化“成果”,为避免摆架子、走形式,我校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时间有保证:除课内安排时间外,主要安排在课外进行。课外每两周指导一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可在课题(项目)的引领下,将分散的学习课时融合为一个整体的学习过程单元。课时的变动要请示教导处批准。 2、课题有指导:学生的每一个课题学校都安排相关教师进行指导(学生也可聘请校外的人员为指导教师或独立进行),在学生设计课题、寻找资料、动手实验、调查等亲身实践活动中,教师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帮助他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3、活动有记录:向每位学生发一本研究性学习记录本。无论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还是集体活动都要留有记录,留下思维的痕迹、体验的心得和成长的足迹。 4、研究有学分:针对“研究性学习重在参与、关注过程”的基本要求和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学校规定只要学生参与研究有实验过程,可获得相应的学分,鼓励学生在关注研究过程的同时,尽力体现研究成果。 5、成果有交流: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之后,将自己参与研究性学习专题(项目)研究的收获与体会,以一定的形式向教师、同学乃至社会进行交流展示,接受指导教师和相关专家的评价与指导,并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提供经验与思考。对于研究性学习成果,拟结集出版专辑。 四、学习评价: 研究性学习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即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促进研究的过程。这里可供考量的指标有:1、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工作的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2、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3、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4、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5、研究性学习结果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可根据上述细则灵活掌握评价标准。6、研究性学习的综合评价与评优、推优有机结合。 浦东中学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条例 第一条:在二期课改理念指导下,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研究型课程的建设,提高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质量,加强学校对研究型课程的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条例。 第二条:研究型课程构是我校三大课程板块之一,它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相结合,共同承担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高中阶段各年级都必须开设研究型课程,并要求学生全员参与。 第三条:学校成立研究型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教科室主任为成员。下设管理小组,由教导主任任组长,教导处副主任和专任教师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和有关教师为成员。 第四条:领导小组每学期针对学校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校研究型课程的设置和要求以及内容提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指导性意见,并由管理小组实施。 第五条:管理小组每学期制订或调整研究性课程实施意见,在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 第六条:教研组长要了解本学科有关教师对负责课题的指导动态。对出现的问题,要定期组织研讨,进行交流与督促,并定期向管理小组汇报。 第七条:领导小组每学期为指导教师举行有关研究型课程方面的讲座,使教师与时俱进地掌握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指导的策略、管理协调的技巧、教学评价的原则等。 第八条:要求各科教师积极开展研究型课程的研究,任科教师要根据学校的课程方案制定学期课程计划,负责学生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 第九条:我校研究型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独设置的研究型课程,一般以课题(问题)或项目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另一类有机渗透日常教学的研究性课程,一般以知识点梳理、问题发散和学习方法为主。 第十条: 学校采用“分段研究,逐步提高”的思路推进研究型学习。高一阶段偏重人文教育,以校史研究为重点,并以各科教学为基础进行综合文科的大学科教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进行课题研究的实践;高二阶段偏重科学教育,由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数理知识,学校施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大理科教育,在教师帮助下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研究方法、研究深度、研究成果表达上都较前有所进步。高三阶段,要求学生将学习方法、知识点梳理及“三观”教育等作为研究课题。 第十一条:学校通过专题讲座、参观考察、放映录像、开展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方式,创设问题研究的情境,形成探索、质疑、讨论和合作交流的环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第十二条: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如图表、照片、模型、实物、录音、录像、网页、诗歌、节目、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和论文等,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班报、刊物、展览会、演讲会、答辩会、研讨会、节目表演等,进行成果展示交流和研讨。 第十三条:学生可自主选择研究性课题,提倡在提供的《课题指南》中选题。学生一旦选定课题,要向学校递交《课题研究申报表》,指导教师写出认定意见,最后由管理小组进行审核。课题认定后就要进行档案管理,将学生的研究过程记录在案。 第十四条:学生研究的课题的指导教师原则上是由学生自己聘请,既可以是学校推荐的校内教师,也可以是自己的家长、亲戚或该有关领域的专家,也可由学校安排。管理小组成员必须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及时汇报自己研究活动的进展,主动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与建议。 第十五条:学生在教师或有关人员指导下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确立好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步骤及研究的方法、课题成果的形式等。 第十六条: 研究性学习的课时安排要按照市教委下发的课程计划要求执行,每周两课时。具体安排是可以分散安排在课内,也可以集中安排。 第十七条:学校以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强调差异性评价,突出自我评价,初步实行学分制管理,学分的记录由具体教师执行,最后交由管理小组备案。 第十八条:学校为研究型课程的开设提供电脑房、阅览室、实验室等场地和设施,尽量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第十九条:学校建立研究型课程专题网页,网页设在学校网站下,网页体现学校探究性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方案、课程设计、学生学习资源库、学习活动展示、评价等),有利于师生交流、资源共享。 第二十条:课题完成后,由管理小组指派指导教师或专家进行课题评价,选出优秀论文进行评比、奖励,并向有关部门介绍、推荐发表。定期结集出版相应成果。 第二十一条:学校将研究型课程的校本建设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保证必要的经费、物质条件和开展教研活动、培训学习的时间。 上海市浦东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南 我校研究性课程的建设,按三大主题进行分类研究。高一主要是结合校史解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二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进行科学教育,使学生具有初步设计问题方案、构建知识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辩与批判性反思的能力,为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打下一定的基础。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提供了以下供学生研究参考的课题系列,供选用。 高一: 1、黄炎培与浦东中学 2、杨斯盛:读你一百年 3、胡适为什么称杨斯盛为中国第一伟人 4、张闻天的人格品质与历史地位 5、王淦昌与中国核工业的发展 6、叶君健作品解读 7、名校之名 名在何处 8、浦东中学“勤朴”文化的解读 9、浅析黄炎培对杨斯盛的影响 10、浦东中学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考辩 11、 浦东中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2、爱家·爱校·爱国 13、“韩国精神”之探究 14、“9.11”事件所折射的美国问题研究 15、购车族心态研究 16、名校与重点学校之别 17、社会非健康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18、展望2050年的中国 19、打工族――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20、足球普及程度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21、各届世博会特色考 22、什么是鲁讯精神 23、当今中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研究 24、乒乓球规则的演变 25、中国男足:敢问路在何方? 26、乒乓球长盛不衰的秘密 27、曹雪芹与莎士比亚的对比研究 28、青年人与老年人消费观差异之比较 29、中学生的休闲文化 30、鸦片战争留给后人的思考 31、居民区治安现状的调查 32、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所反映的问题 33、赵本山小品的艺术魅力在哪里 34、中学生上网聊天正负面效应析 35、上海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开发 36、谈流行音乐之流行 37、追星族心理动机考 38、上海与北京的文化差异研究 39、上海牛奶市场消费调查报告 40、上海石库门民宅特色考 高二: 1、平顶屋面种花养草的可行性研究 2、电磁辐射对生物的影响研究 3、中国发电与用电的不平衡状态研究 4、家庭日常开支的预算 5、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6、黄金分割原理在艺术中的作用 7、基因工程对二十一世纪的影响 8、从牛顿到爱因斯坦 9、手机低龄化的市场策略 10、人民币升值利弊谈 11、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2、阿富汗地理要素的考察 13、车流量与马路宽度的合理比值研究 14、上海建筑风格面面观 15、彩电价格战硝烟的透视 16、月球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吗? 17、学校食堂的饮食结构调查与分析 18、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问题 19、上海交通面面观 20、浦东房产业兴旺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21、家庭消费比例结构变化考 22、酒精可燃最低浓度的研究 23、家庭节水措施一二三 24、上海申奥哪一年? 25、居室污染及防污措施 26、对上海生态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27、克隆人的科学与道义 28、上海人看台湾 29、厨房里的化学 30、中西审美习惯的差异研究 31、南浦大桥交通状况调查 32、香烟中部分有害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33、影响学生听课效率因素的调查报告 34、是化学弄脏了我们的地球吗? 35、对假日旅游的思考 36、浦三路客流量的调查与思考 37、浦东新区学校合理布局建议 38、洋泾浜语言形成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 39、绘画(电影)欣赏与评价 40、上海食文化之考究 高三: 1、数学知识在化学解题中的作用 2、金融问题中的数学知识 3、学生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 4、考试失常的心理研究 5、中学生英语日记写作初探 6、最值原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7、物理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 8、师生关系之我见 9、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差异研究 10、中学生用眼卫生的调查研究 11、谈化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 12、速记英语单词的若干种方法 13、××一道题的启示 14、对××一道题的商榷 15、学会反思:在回嚼与品味中提升自己 16、作文:对生命的感悟 17、浅论侯氏制碱法对中国民族化工的贡献 18、我的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19、高三如何处理学习与锻炼身体的关系 20、高三:如何面对题海 21、高三生活的合理安排 22、站在高三踏板上的畅想 23、高三职业理想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