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浦东中学 >>校友风采
龚惠兴
发布时间:2014-04-23 13:33:04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4

著名航天遥感专家——龚惠兴院士

龚惠兴, 1940624生于上海,著名航天遥感和空间科学实验专家,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究员,中国上海技术物理所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航天光电遥感技术研究,是我国这一技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全国政协第九、第十届委员、第十一届常委。

1951--1954年就读于上海市浦东中学初中部,1958年毕业于上海市东昌中学,同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专业。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爆发中断学习,1967年底毕业分配至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从事光电技术及其航天应用研究。1968年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工作,曾任航天遥感室主任,副所长。1986年晋升研究员,1991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2-1994年担任“神舟”号载人飞船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1994年起任国防科工委(现总装备部)卫星有效载荷及应用专家组专家。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遥感专家。

1996年起任副组长。

1997年起任国家863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8年起任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副主任。

1999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兼职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001月起任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兼职委员。

早年从事静态红外地平仪研究,成果成功地用于我国地球同步轨道自旋稳定卫星的姿态敏感。率先在国内开展航天红外遥感仪器及其辐射定标的研究,完成了我国第一台航天红外遥感仪器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的研制,由于性能优良列入了国际业务卫星。完成了空间蛋白质晶体生长装置的研制,成功地领导了我国首次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长晶试验。90年代初担任神舟飞船应用系统总设计师,2001年起任国家863计划航天遥感技术领域首席专家。推进了包括光学和微波遥感、空间科学探测、空间微重力在内的我国空间科学实验及应用研究。是我国在航天遥感和空间科学实验两个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的技术专家。多次荣获国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研究荣誉

  龚惠兴对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可见红外五波段扫描辐射计的研制,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龚惠兴研制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获1992年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龚惠兴于1985年提出再增加2个探测通道用于海洋水色观测的建议获1987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1年中国科协首届优秀科技建议一等奖第一名;

  龚惠兴研制的低温面源黑体,成为中国在200320K温度范围的黑体辐射标准,成果获1989年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龚惠兴主持的空间蛋白质晶体生长装置获199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龚惠兴提出研制出装载在第三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上人轨工作的十波段扫描辐射计,成果获2000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卫星也被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列为国际业务卫星,成为中国列入国际运行计划的首星。

    个人荣誉

  2000年获何梁何利技术科学奖;

  20043月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20046月,荣获“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龚惠兴院士治学严谨、勇于开拓、团结同志、提携后进。他是中国同时在航天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两个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并具有影响的空间技术专家。

 
操震球 邓拔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