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浦东中学 >>校友风采
卞之琳
发布时间:2014-04-08 11:11:32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7

著名诗人、作家——卞之琳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江苏溧水,在家乡读小学、初中。1927--1929年,在上海浦东中学读高中1929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曾用笔名季陵著名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作家,莎士比亚悲剧的译者,成就卓著的翻译家,优秀的评论家和批评家,是无愧于“盗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的称号。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卞之琳的新诗广泛地从中国古诗和西方现代派诗吸取营养,自成一格,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抗日战争期间曾前往延安和太行山区访问,诗风有所转变,歌唱人民的战斗生活。诗作讲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份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

1930年开始写诗,此后不断发表新诗和翻译文章。1933年出版诗集《三秋草》。1935年出版《鱼目集》。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合出《汉园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抗日战争时期,卞之琳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381939年去延安和太行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访问,并一度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此行促成他创作诗集《慰劳信集》与报告文学集《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作品歌颂了抗日战士和群众,记叙了抗日根据地部队的生活。

1940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2年《十年诗草》出版。抗战期间,出版了译作《西窗集》、斯特莱基的《维多利亚女王传》、《阿左林小集》、纪德的《新的粮食》、《浪子回头集》、《窄门》、衣修伍德的《紫罗兰姑娘》、贡思当的《阿尔道夫》等。

1946年到南开大学任教。次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赴牛津大学从事研究。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做研究员。1949年回到北京,先后任职于北京大学、北大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等机构,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的研究、评论和翻译。他主张外国诗歌翻译不但要忠于内容,而且要忠于形式。对莎士比亚和布莱希特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1951年出版诗集《翻一个浪头》。1979年出版自选诗集《雕虫纪历19301958》。长期从事W.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作品的翻译、研究,译著有《莎士比亚悲剧论痕》、《英国诗选》等。此外还出版诗论集《人与诗:忆旧说新》。《断章》是卞之琳不朽的代表作。

卞之琳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

 
王淦昌 张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