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浦东中学 >>校友风采
胡也频
发布时间:2015-06-16 13:18:41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2,335

杰出的革命作家——胡也频烈士

(二十年代校友)

 

 

胡也频( 190354~ 1931 年2 月7 ),原名胡崇轩,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祖籍江西新建,中共党员,曾任“左联”执行委员,并任工农兵文学委员会主席,中共共产党的优秀战士、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家、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

出生于福州的一个戏剧世家。早年读过私塾,因家庭生活困难,曾两度辍学。15岁时到一家金银首饰铺当学徒。1920年春到上海,改名胡培基,进了上海浦东中学读书。一年后,到大沽口海军学校学机器制造。不久海军学校停办,他流浪到北京,在同住公寓的大学生的影响下,对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发生了兴趣并阅读了许多作品,开始写小说。

1924年参与编辑《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开始在该刊发表小说和短文。同年夏天,与丁玲结识并成为亲密伴侣。大革命时期,由于他远离时代斗争的中心,思想较为孤独和苦闷,此时期的文学创作笼罩着伤感和虚无的情绪。

1928年春到上海,与沈从文共同编辑《中央日报》副刊《红与黑》,并在该刊发表诗和小说。不久《红与黑》副刊停办,他又与丁玲、沈从文从事《红黑》和《人间》两个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但两刊很快即夭折。当时文坛上开展的关于革命文学的争论,促使他学习了一些苏联文艺理论书籍,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列宁主义的书籍,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作上也出现了新的活力。

1929年夏,因为经济原因离开上海,到济南山东省立高中教书。他在学校里组织文学研究会,研究和宣传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此期他公开批判了自己过去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开始重视文学在社会革命中的作用,并写出了长篇小说《到莫斯科去》,表达了他对革命知识分子应该走的道路的认识。

不久,因鼓动学生进行革命而遭山东省政府通缉。在中共组织的掩护下,同丁玲等人离开济南经青岛回到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曾在冯雪峰负责的一个暑假补习学校教书,后当选为“左联”执行委员,并任工农兵文学委员会主席。同年他还被推为“左联”代表,参加了在上海秘密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并写作了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前面》,热情歌颂了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1930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代表左联出席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代表。

1931 117 ,在东方旅社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 27与“左联”会员柔石、殷夫、冯铿、李伟森同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

主要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印出版了《胡也频选集》《胡也频小说选》。

  

人物评价

胡也频在小说、诗歌、戏剧创作上,均有建树。其小说反映旧中国的社会黑暗,农村的愚昧落扣,农民的悲惨人生;描绘知识分子的爱情、苦闷与追求。

  早期小说带有小资产阶级情调,牺牲前创作的《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充满革命热情,标志着其创作的新发展。

  

著作书目

  《圣徒》(短篇小说集)1927,新月

  《活珠子》(短篇小说集)1928,光华

  《鬼与人心》(戏剧集)1928,开明

  《往何处去》(短篇小说集)1928,上海第一线书店《诗稿》(短篇小说集)1928,现代

  《消磨》(短篇小说集)1928,尚志书店

  《也频诗选》(诗集)1929,红黑

  《牧场上》(短篇小说集)1929,远东

  《三个不统一的人物》(短篇小说集)1929,光华

  《四星期》(短篇小说集)1929,华通书局

  《别人的幸福》(戏剧集)1929,华通书局

  《一幕悲剧的写实》(中篇小说)1930,中华

  《到莫斯科去》(中篇小说)1930,光华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长篇小说)1930,春秋

  《也频小说集》1936,大光书局

  《胡也频选集》1951,开明

  《胡也频小说选集》1954,人文

  胡也频未收论文和作品选刊1962,上海文艺

  胡也频诗稿1981,四川人民

  《胡也频选集》(上下集)1981,福建人民

左联五烈士

  “左联五烈士”指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五位左翼革命作家。除李伟森没有正式加入“左联”,但工作上有紧密联系外,其他四位都是“左联”盟员。193127日他们被国民党反动派同时杀害于上海龙华。烈士们生前在从事实际革命斗争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学活动,以各自的不同斗争经历和亲身感受创作了一批可贵的文学作品,为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以柔石的小说和殷夫的诗歌所产生的影响较为突出。他们被害后,“左联”发表了抗议和宣言,指斥反动派的罪行,得到了国内外进步力量的支持。鲁迅先后写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为了忘却的记念》等文章,深情地称颂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和文学成就。

 
蒋炳南 丁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