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戏剧家、左翼作家——廖左明烈士
(二十年代校友)
廖左明(1902年—1941年),又名廖宗岱、廖新、廖作民、廖佐民,南郑县法慈院马家岭村人。中共党员,著名戏剧家、电影艺术家、左翼作家,在上海参加过“摩登剧社”、“南国剧社”、“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他是田汉的学生,与著名的戏剧艺术家袁牧之、章泯、郑君里、安娥、俞珊等合作演出过许多进步戏剧,是早期进步戏剧事业的奠基者之一,革命烈士。
1920年,考入汉中联立中学。1923年“五·四”前夕,汉中联立中学以何挺颖、廖左明、樊尚志等学生为首发起成立了学生会,联络南郑农职及高等小学等校学生,掀起了一场首震汉中古城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五·四”这天,声势浩大的学生队伍由何挺颖、孙绍亭擎旗前导,沿街游行,高呼“收复旅大!”、“反对二十一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游行队伍向道尹公署请愿。道尹王炳坤拒见,并下令卫兵坚阻学生进入公署衙门。学生群情激愤,团结一致冲进道尹公署。他们推举何挺颖、廖左明为代表,与王炳坤辩论。挺颖等义正辞严,据理相论:王道尹理屈词穷,在强大的学生运动压力下,不得不答应:通电全国,支持抗日;实施抵制日货条例,禁止在南郑推销日货;允许学生游行,呼口号,以唤起民众。从这天起,汉中学生游行宣传抗日,检查抵制日货两个多月,倾销日货的现象遂在汉中市面上消失了。
1924年,廖左明和何挺颖等赴上海求学,就读于浦东中学特别班,补习数理化等学科,在此期间,他阅读了《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鼓起革命勇气,提笔抨击时弊。
为了向家乡人民介绍沪、京等地的革命经验,扩大革命宣传,何挺颖与刘秉钧、廖左明等汉中同学,扩大了汉中旅沪学生会主办的《汉钟》月刊的印张和发行量,廖左明担任副编辑。同时,他们又在《汉钟》上撰文,声讨城固县知事汪兴涛勾结南郑县知事向群众加派捐税的罪行,直至地方政府撤消了汪的县知事职务。对盘踞在汉中的军阀吴新田等的苛政暴敛,他们在《汉钟》上也多次揭露,使其有所收敛。
《汉钟》月刊,旨在向汉中人民介绍新文化,宣传新思想,抨击黑暗现实,促进汉中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
上海“五卅”惨案后,廖左明认为民众最急需的是救治心灵的药方。1925年秋,转入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专攻戏剧,以参与编演时装剧闻名一时。在校期间,廖左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成我国第一红色话剧团,遭反动当局通缉。
1927年,廖左明在返回上海,认真学习革命理论。在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校,师从戏剧大师欧阳予倩和田汉,并随南国剧社到南京、广州、厦门、无锡等地巡回演出。廖氏宗族以作民已为艺伶为由,削除其族籍,廖左明为表达和封建宗族的决裂、乃去掉“廖”姓,改“作民”为“左明”。左明集编辑、导演、演员于一身,推敲剧本,研究角色,认真做戏,协助田汉在剧本创作、舞台设计和演出等方面出了不少好点子,逐渐成长为一名艺术家。
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就是左明在演出《迷娘》这幕戏中逐步修改、集体创作的。在频繁的戏剧实践中,左明、陈疑秋、陈明中、赵铭彝成长为田汉的“四大金刚”,戏剧界的后起之秀,田汉对他的戏剧艺术才华,给予高度评价。
1929年冬,左明、郑君里和周起应(周扬)、吴作人、赵铭彝、陈白尘等17人创立“摩登社”,到各地巡回公演,大力宣传抗日救国。组织和领导上海各大中小学校的剧团和戏剧运动,摩登社又联络上海戏剧界,成立上海戏剧界联合会。1930年,该会发展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进一步开展了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左明是左翼剧联的主要成员之一。
1933年,左明创作了独幕剧《大义灭亲》,号召中国青年奔向抗日前线。1934年,左明和曹雪松编导了无声电影《王先生的秘密》、《王先生过年》。1935年,左明编剧,吴文超导演,推出有声电影《难姐难妹》、《年年明月夜》。1937年,左明编导了有声电影《母亲》、《王先生奇侠传》、《王先生生财有道》,《王先生……》等剧,为我国系列剧之始。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左明还写了《王八蛋才逃》、《军火船》、《神枪手》等抗日话剧、歌舞剧。
左明的革命戏剧活动,受到了国内外新闻界的注目,日本记者泽村辛夫在东京《每日新闻》对京、沪抗敌文化运动作了长篇报导,其中对左明的剧作、文艺理论、舞台艺术,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1938年夏,左明率第五演出队冲破重重阻碍,赴延安革命根据地演出。左明在延安参与筹建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担任鲁艺戏剧系主任,培养解放区文艺骨干,创作《农村曲》等歌舞剧,导演并演出了《血祭大上海》。
1939年秋,左明只身回汉中为鲁艺选招学生,途中被特务尾随,《汉中日报》也登了左明回汉中的消息。不得已,左明遂隐蔽于灵泉中心国民学校任教,并继续戏剧创作和演出。左明于教学之余,创作了话剧《中国进行曲》,整理、修改、出版了《左明剧作之二》、剧本《神枪手》。假期,带领师生抗日救亡宣传队,到牟家坝、法慈院、上元观等地演出,鼓励山区青年学好抗日本领。
1940年秋,左明告别妻子黄亦新、女儿木兰,只身沿米仓道至嘉陵江,乘船去重庆。当时,左翼戏剧家汇集重庆。左明决心与老朋友们在抗战文艺方面再展宏图,不幸肺结核已进入第三期。文艺界的领导和朋友田汉、安娥等尽力帮助,中共领导人周恩来也十分关切他的病情,资助他返回汉中,在牟家坝家中治疗。但左明心系戏剧,仍扶病创作五幕八场话剧《爱国一片心》,最后一场尚未写完,便溘然长逝了。
参考
《征集与研究》王明哲、冯忠晔的《人民艺术家廖左明》一文;
http://baike.sogou.com/v71320136.htm
http://www.hzdqw.cn/gjrw/hzjrw/201112/t20111210_360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