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中学坚持科研兴校,充分利用丰厚的校史,秉持科研引领,以2020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特色高中史学素养下的“TIMES”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为契机,将“四史”教育与学校中心工作有机统整,助推史学素养特色高中的创建。
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有诸多浦东中学校友的身影和贡献,通过正在创建的史学素养特色高中,以 “TIMES”课程建设为抓手,关注学生的求趣(Tradition,文化传承)、求真(Identification,实证求真)、求德(Morality,德情铸魂)、求实(Explorations,实践探索)、求解(Solutions,归纳解决)。以三类课程和德育活动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尤其是在必修课程中,通过史学知识点、校史融合点,从课程方案和丰厚校史中,将“四史”教育内容有机融合,从而在各科教学中有效实施;在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充分利用大批校友资源,讲述校友故事,开展口述史研究等,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感悟校友精神,理解“四史”教育。
2020年6月12日上午,学校邀请了上海市教委基教处杨振峰处长、浦东新区教育局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处陈斌处长、市教委原基教处余利惠处长、市教研室原副主任赵才欣老师、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冯明主任、浦东新区教发院学校发展中心分管领导朱爱忠老师和浦东新区教发院高中组科研员陆爱桢老师莅临浦东中学,参加并指导2020年上海市教育学科研究项目《特色高中史学素养下的“TIMES”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的开题会议。
在文澜楼五楼经纬堂,由吴晓勤副校长主持召开2020市级科研课题开题会,全体行政干部都参加了会议。首先,倪校长做了关于2020市级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从学校文化、国家课程方案、核心素养等方面的理解与认识,界定了“史学素养”的校本内涵:树历史观念,学先贤榜样,养勤朴品性,求实践真知。并提出了史学素养TIMES课程建设的内涵理解与探索,以三类课程和德育活动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融合“四史”教育。从而为推动创建史学素养特色高中而对课程进行有效探索。
与会专家和领导在仔细聆听开题报告后,对目前我校的“TIMES”特色课程建设情况予以肯定,基于学校文化传承,根据学生基础和育人目标,积极探索史学素养特色高中创建所进行的探索,并为我校后续开展课题研究和特色高中创建提出了多条建设性意见,尤其是通过连续两年的编写史学素养课程纲要,在必修课程中有机探索“四史”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
各位专家和领导在参观了校史博物馆之后,认为,这是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和教育资源;更是开发史学素养课程纲要的资源库,应该为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展示了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为浦东中学的题词“中国近代教育的一座宝库”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这个市级课题的开题,提高了全体行政干部对于史学素养特色高中创建工作的信心,明确了方向,坚定了在史学素养课程纲要编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坚持双基的基础上,将 “四史”教育融合到“TIMES”课程建设之中,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筑牢浦中学子思想上的“根”与“魂”,进一步帮助树立正确的“三观”,涵养爱国爱党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