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参考指标
领域 |
条目 |
层级指标 |
||
发展基础 |
规范办学 |
一级(特色项目阶段) |
二级(学校特色阶段) |
三级(特色学校阶段) |
1.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办学行为规范。 2.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考试科目与次数、作业量、复习资料;不单纯以学科考试成绩或升学率高低评价、奖惩教师和公布班级、学生的名次;节假日不违规给学生补课。 |
||||
教育质量 |
1.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2.学生、家长对学校整体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 |
|||
行政支持 |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本校的特色和定位给予高度期望。 2.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特色发展所需师资配置、经费投入和督导评价给予专门支持。 |
|||
育人目标 |
目标清 晰程度 |
学校能够对特色项目的育人价值有一定的思考,对学生在特色项目中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收获有一定描述。 |
1.学校对未来发展的特色有较为清晰的定位,对特色的育人价值有初步的思考。 2.学校对学生从特色教育中所获得的体验和受益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做具体的描述。 |
1.学校能够较为深入地思考特色的育人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成长目标。 2.学校拥有与特色相呼应的学生成长目标体系,且能用描述性语言界定具体目标的内涵,并能对学生的共同目标和差异目标进行明确地呈现。 |
目标适 切程度 |
学校的特色项目能够回应上海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对高中生素养的需求,对学生终身学习和生涯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
学校的特色能够较好回应上海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对高中生素养的需求,对学生终身学习和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学校能够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特点、城市发展需求和本校特色追求,依据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形成校本化的特色育人目标。 2.学校有证据说明所呈现的目标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发展需求,并能够实现。 |
|
课程体系 |
课程规划 |
学校对特色项目建设有计划性。 |
1. 学校对特色所涉及的专门课程、相关学科等有系统思考,明确相关课程的愿景、实施策略、发展路径和保障机制。 |
2. 1.学校围绕特色育人目标整体规划学校课程,具有清晰的学校课程愿景,实施策略、发展路径和保障机制。 3. 2.学校制定的整体课程规划较好地明确特色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有机联系,保证实现有特色的普通高中教育。 |
课程内容 |
学校特色项目有相应的课程作支撑,不少于30课时。 |
围绕特色初步形成不少于3门特色课程组成的特色课程群,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学生有特色课程的学习经历。 |
学校已经形成不少于5门特色课程组成的特色课程群,课程群中的课程有一定的梯度层次,普及和提高兼有。 |
|
课程实施 |
学校特色项目的实施取得较好成效。 |
1.学校能够按照计划实施特色课程。 2.学校相关特色课程实施方式相对灵活,注重社会实践、动手实验和操作、自主探究等。 3.初步形成与特色相对应的学生社团,且运作良好。 |
1.学校特色课程与基础型课程之间形成系列化的结合点。学校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践较好,并能开展相应的教学改进,支持特色目标的达成。 2.课程的实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学校充分发挥特色学生社团的价值和作用,其建设实现制度化。 |
|
实施成效 |
1.学校建立起体现特色育人目标、可操作、有效度的学生评价和课程评价方案。 2.学校课程实施已见成效,获得学生和同行的认可和好评。学生对学校课程的满意度达90%以上。 3.学校建立起学生发展长期跟踪与反馈数据库,检验和提升特色育人的实效。 |
|||
支持系统 |
学校文化 |
学校初步形成正确而清晰的办学理念,特色项目在价值追求上与其保持一致。 |
学校形成正确而清晰的办学理念,学校特色成为办学理念实践的重要载体。 |
1.学校拥有清晰、规范而深刻的办学理念,在理念的内涵和表述中体现了特色追求。 2.学校注重学校文化形象的设计,并能够较好反映出特色的追求。 3.学校将特色元素融入到校园环境的布置和改造之中,具有直观、个性和吸引力。 4.学校师生对特色发展的知晓度达100%,对特色发展的认同度达90%。 |
教师发展 |
学校特色项目拥有较为稳定的专兼职教师,且能满足特色项目的开展。 |
1.学校拥有一批专注特色培育的专兼职教师,并形成稳定的实践团队。 2.学校教师围绕特色培育开展定期研讨和专题研究,并形成一定的研究课题和成果。 |
1.学校拥有一批支持特色课程发展的特色教师队伍,学校能够为这些特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特别支持。 2.学校在教师研修中关注特色发展所需的相关教师素养的培训,不断提升全校教师与特色教育相关的素养和技能。 3.学校拥有完善的教育科研组织机构和机制,通过研究提升特色的内涵品质,拥有特色教育相关研究课题和成果,并能在市层面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能力。 |
|
保障机制 |
1.学校领导对特色项目建设给予充分重视。 2.学校能够为特色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和其他资源。 |
1.学校将学校特色的建设作为学校整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并给予充分重视。 2.学校能够为学校特色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和其他资源。 |
1.学校将特色建设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建立起特色建设的学校管理保障机制和全校参与机制。 2.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关于特色发展的专项经费应专款专用,制定校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合理规范使用并建立校内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学校围绕特色发展更新、重组和创新专用教室,如实验室、活动室等。 4.学校拥有一批支持特色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校外伙伴,如大学、专业研究机构、企业和社区等,校外资源利用成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