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素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浦东中学 >>史学素养
黄炎培后人与浦东中学的不解之缘——探访黄素回女士
发布时间:2015-03-03 16:41:31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2,951

2015年212日,浦东中学倪瑞明校长、校史办 张俊 老师等驱车前往杭州上城区看望93岁高龄的 黄素回 女士,黄素回是 黄炎培 先生与前妻王纠思所生孩子中惟一健在的。

到了楼下, 张俊 老师与黄老通了电话,告知我们已经在楼下,等我们上楼时,惊奇地发现,黄老已经在楼道里等候我们。一见面,就发现 黄素回 女士与其父 黄炎培 先生长得非常相像,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几无耄耋老人的行动不便。她张罗着我们坐下,安排喝茶,一口标准的上海话,非常健谈,虽然从小随着家人在全国奔波,但是乡音始终不忘,尤其是见到从爹爹一手创办的浦东中学来的老师时,倍感亲切。大家就用浦东话开始了聊天,黄老还时不时用上海话讲些俏皮话。

黄老非常清晰地回忆起当年的事情,甚至连年号也记得很清楚,时不时仰起头来,沉浸在历史的记忆中。她说,当时几个哥哥黄方刚、黄竞武、黄万里、黄大能都是在浦东中学附小读书的,有的还是在浦东中学就读的,因为是爹爹创办的学校,所以我的几个哥哥都是在这里读书的,然后再考大学的。包括黄自、黄祖方,也是浦东中学附小读书的,然后再考出去的。

黄竞武和大哥黄方刚关系特别好,弟兄俩同进同出,浦东中学附小(当时浦东中学校设有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和中学)读好后,再一起考进清华去读书,然后再到美国哈佛读大学的。

大哥黄方刚是非常自觉的,读书也用功,不过国外回来时,就把美国的女同学带回来了,女同学说,要跟他到中国来看看,最后两个人结婚了,黄方刚是中国第一个翻译《道德经》的。

二哥黄竞武还是比较听话的,因为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就穿旧衣服和旧鞋子,黄竞武经常埋怨说,就是因为家里经常让他穿旧鞋子,导致他的脚小,都是穿小鞋惹出来的祸。解放前,为了阻止国民党把中央银行里的钱偷偷转移到台湾去,他一屁股坐着银箱上,嘴里还念叨,“看你们怎么把钱偷偷运走?”当获悉国民党要暗杀他,有人说,银行的钥匙在你手里,还怕什么,劝他出去躲一躲。但黄竞武还是坚持不走,被绑架当天,大家都没注意到,到第二天还没有回家,二嫂就开始着急了,大家分头去找,但还是没有找到,没想到被国民党暗杀了。

三哥黄万里从小就特别顽劣,经常做些不入调的事情(不入调是上海方言,表明不听话),爹爹和妈妈要求很严,爹爹特别忙,基本靠妈妈管,姑妈帮忙一起来管。黄万里实在是太调皮,有一次,为了得到妈妈的表扬,说喜欢他,就把妈妈反锁在房间半个小时左右,直到妈妈说,我也喜欢你,方才开门让妈妈出来。面对黄万里的顽皮,姑妈就经常代替爹爹妈妈来管他,用棒头来打他。等黄万里长大后,他还经常说,幸亏小时候姑妈经常管他,打他,才有今天的学术成就,真的要好好感谢姑妈。

黄万里从小就是个性强,长大后还是这样,做事情特别认真。为了更好地了解水文,他曾经沿着黄河、长江步行三千多公里,在四川时,因为不知道河床下的鹅软石会移动的,曾经有2-3位同事不慎淹死。一开始他不相信,亲自下水,站在鹅软石上,才发现这些鹅软石真的会移动,为此,他一辈子为这件事情而感到愧疚。对于三门峡和三峡水利工程,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分析是正确的。

四哥黄大能也是不让家里人省心的,浦东中学读好后,就按照爹爹的要求,到中华职业学校读书。根据爹爹的要求,中华职业学校毕业后,必须先上班一年,然后才可以考大学。黄大能就在这一年里捣糨糊,被爹爹发觉了,就恨恨地批评一顿,看到几个哥哥都考取清华和交大,自我感觉有差距,最后考取了复旦大学。家里人经常说,希望他也能出国留学,由于他在复旦大学四年的成绩非常优秀,排名第一,最后也就有机会公派到英国去留学了。

黄老还回忆到邹韬奋与 黄炎培 先生的事情,邹韬奋曾经做过爹爹的英文秘书和家里的英 老师,是家里的常客,曾经也在浦东中学任教,后来随着爹爹到中华职业学校任教,因为,中华职业学校里的很多老师都是从浦东中学过去的。

黄老说,家里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能浪费粮食,一直说,“一粒米,七担水”。所以每次吃饭,没有人敢浪费一粒粮食。直到今天,她还批评安徽黄山的阿姨,经常把隔夜来不及吃的剩饭倒掉。不过,她也说,这个阿姨真的非常敬业,对自己照顾很好。

最后,黄老说,今天你们来看我,也就是我多了你们几位朋友,以后条件许可,我到爹爹的故居时,一定要与你们联系,来看看浦东中学。

 

注:黄方刚:著名哲学家

黄竞武:经济学家、革命烈士

黄万里:著名水利工程专家

黄大能:著名水泥技术专家、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委

  自:著名音乐家

黄祖方:会计学家                                  

 
学习优秀革命传统,传承伟大爱国精神——《李一氓回忆录》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浦东中学校友文库征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