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中学在百年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特色的内涵博大精深,学校进行的“浦东中学教学特色的传承和发展”课题的研究需要广大教师参与,通过研究,深入挖掘、系统梳理浦东中学全盛时期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提炼出若干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基本规律。
一、历史上的教学特色
全盛时期的浦东中学,课程设置灵活、有针对性,课程内容校本化,文理兼容、学科知识相互渗透;教师在教学中锐意变革,注重夯实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坚持“学以治用”,提倡“自学辅导法”,采用“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能力;师资精良,教师教学功底深厚,一专多能,教学严谨,勇于创新,形成了教学风格精彩纷呈,个性彰显教学特点;学校教学管理科学有序多元化,建立了别具一格的办学模式。
校长和教师以其学识精湛、治学严谨的人格力量,对教育、对学生的挚爱,对工作的献身和对自身的严律,自然形成了最具影响力与生命力的人文元素——以德育人、以德服人的境界,由此营造了众多德教双馨的教师群体,播撒着人文精神的清香。
二、教学特色的传承和发展
浦东中学历史上的教学经验与特色,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的理念,“二期课改”的精神有着许多惊人的相同之处。现今我校的教学工作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的建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学质量、学生自主学习、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要在昔日经验基础上有所创新;在传承与发展结合点上有所进步,有所突破。
1、推进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在学校《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各教研组发动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环节入手,共同研究制订出《学科校本化实施纲要》,逐步研发完成细化工作。
2、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在原有校本课程基础上,今年有编撰了《杨斯盛传略》、《黄炎培传略》、《著名校友简介》、《校园十大人文景观》和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美术、体育、政治、历史等学科校本教材。
3、完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研讨与修订了《浦东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意见》,教师重新编制或修订“课程纲要”,并按要求编写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课程讲义”。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增加了拓展课课时总量,2课时/周,2008学年度起在高中三个年级中,均开设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学生自选课题,组成学习小组,申报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多达近70个。
4、优化课堂教学。制订了《浦东中学实施分层教学的若干意见》,指导教师开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每学期举行全体教师参与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和《构建分层有效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教学研究活课展示活动;加强“课堂改进计划”的实施,提高教研组、备课组的听评课的质量,开展网上点评活动。
5、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学校领导的主要精力集中于研究课堂教学上,加强随堂听课,重视磨课,定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强化教学考核。每学期进行两次教学设计和作业批改的检查和指导;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
6、与市实验学校结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建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对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平台建设、资源应用研究、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师应用能力培训的指导和推进。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