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为期一周的史学素养特色系列教学展示研讨,2021年12月24日在浦东中学锦春堂举行了教学展示活动的总结大会。本次大会由课程教学中心主任韩万霞老师主持,参会的有倪瑞明校长、吴晓勤书记和全校教师。本次教学展示活动标题取自化学特级教师郑胤飞老师的一本专著《文化有根 课堂有魂》,书中指出,使学生保有长期、持续的学习兴趣的根本保证是学科的文化内涵。
本次教学展示活动探讨如何在“双新”背景下,进一步挖掘各学科知识点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提供相关的史料或素材,带领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评价,从而进一步促进我校“TIMES”史学素养特色课堂的构建。
总结大会先回顾了来自10门学科的11堂展示课剪辑及教研组长点评,此次授课老师中有9位年龄在35岁以下,这些年轻教师上课富有激情,设计很有自己的想法。课堂上真实情景的创设“上天入地”,有太空上的物理实验、有安吉余村的新农村建设改革;课堂教学中“谈古论今”,有借史辨今的《纯碱工业》,有学史明志的《左忠毅公逸事》,最大的亮点是史、地跨学科合作讲授的《东印度公司的兴与衰》。
本次总结会上还有个“微论坛”,邀请的嘉宾老师有语文学科钱瑜老师和王敬婷老师、历史学科张汝君老师、地理学科肖人弋老师,由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虞映霞老师负责主持,一起探讨有关“史实”与“考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老师们一致认为,史实与考据无论是对于文科还是理科,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史实虽真,堆砌不出课堂之魂,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需要对史料素材进行浓缩、转化和提取,为课堂教学而服务。论坛上还探讨了有关“史地跨学科”的合作体验,本堂课以东印度公司的历史大背景时间轴作为主线,不断引领学生对资料考据、逐步推开,学生们对于这段历史与地理的区域认识均有了更深的了解,比如东印度公司兴衰的真正原因,是印度本土纺织业的崛起,还是另有他因?
大会最后是吴晓勤书记的专题报告——“双新”背景下“TIMES”特色课堂建设。吴书记的报告中谈及了“核心素养与史学素养的融合”、“TIMES特色课堂的元素”、“特色课堂的重点策略”……等若干话题。从一张“课堂教学评价表”中聚焦了一些关键词,给大家分析如何在课堂教学核心素养与史学素养之间找到适切的结合点,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还举例说明了课堂中如何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鼓励大家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本次总结大会引发了在场老师们的一些思考与共鸣,在当下全面实施“双新”的背景下,课堂仍是教学的主阵地,史学素养特色是践行“文化有根,课堂有魂”的有效抓手,在坚持“育分”的同时,更要落实“育人”,课堂改革永远都是进行时,特色课堂的打造是每位老师进步的动力与目标,我们每一位老师正在努力的路上……
供稿:课程教学中心
排版:熊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