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特别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的浦东中学校友们。”在学校举行的“抗日烽火铸英魂,青春壮志续华章”主题纪念活动中,校长吴晓勤介绍。作为一所以“浦东”命名的百年名校,浦东中学在抗战时期有着深厚的爱国传统。1931年东北沦陷后,百余名浦中学子联合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组成“千人请愿团”,冲破阻力赴南京请愿抗战。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浦中校园被日军炸毁,师生辗转迁徙仍坚持办学,文脉不断、抗争不息。参军学子有的激战长空,有的血战沙场,有的深入敌后宣传抗日。校友自制炸弹炸毁敌军车辆,海外校友为抗日前线募集救护车跨越重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气节。
抗战期间,著名爱国企业家、浦东中学1919届校友王艮仲积极组织游击队,为新四军筹集枪械弹药,建立秘密交通线,营救地下党员,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活动现场,王艮仲之女,年逾七旬的王正维女士代表父亲,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郑重捐赠给母校。
“这枚纪念章,是对父亲一生贡献的高度肯定。”王正维深情地说。1903年出生于浦东大团的王艮仲在浦东中学求学期间,受五四运动影响,接受了科学和民主启蒙教育,这也为他日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时,他因邀请共产党人恽代英等到学校讲演,组织、参加支持“五卅”运动,被学校劝退。后经黄炎培先生帮助,转学到南京就读,毕业于中央大学。王正维希望,这枚沉甸甸的纪念章,能成为激励广大师生的精神财富,让更多的学子从中汲取力量,传承先辈遗志,勇担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先烈们以青春和生命铸就祖国的辉煌,换来了今日的安宁。值此新起点,我们应铭记先烈遗志,勇于担当,砥砺前行。”高三学生葛一凡感慨说道。
“爱国,是危难时刻的舍生取义,更是和平年代的创新传承;是回望历史的坚守,更是面向未来的开拓。”校长吴晓勤勉励学生们,面对复杂国际局势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挑战,将勤学苦练,以青春使命书写强国征程上的青春之梦。
撰稿| 刘文婷、戴万成
拍摄| 顾利军、金粟航、雷梦飞
审核| 吴晓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