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构建勤朴文化,彰显办学特色——上海市浦东中学四年发展规划(2011--2015)
发布时间:2013-03-12 14:28:34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5,620

 构建勤朴文化,彰显办学特色

—— 上海市浦东中学四年发展规划(2011.9--2015.8)

一、背景分析

(一)外部环境

1、去年七月和九月相继召开的全国、本市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全国、本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年-2020年),描绘了今后十年我国、本市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其中,将素质教育列为基础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发展观必将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校的教育必须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要求。

2、浦东新区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龙头区域,肩负着先行先试、总结经验、示范辐射的重任。特别是浦东新区被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国家级实验区和教学评价模式与评价机制探索的实验区之后,浦东更肩负着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使命,这为浦东教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浦东新区政府、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历史名校的发展。这是我校发展提速面临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

(二)内部环境

我校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校,在百余年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立德、治教的经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输送了如张闻天、王淦昌、范文澜等一大批英才,曾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是“中国近代教育的一座宝库”(吕型伟先生为我校题词)。我校历经坎坷,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的办学水平与层次与其曾有的盛誉差距较大。2010年6月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成功,2010年9月初高中分离,2011年7月进入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学校行列,为历史名校重振雄风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学校的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浦东新区西南片的六里地区,占地45791平方米,建筑面积2815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7.26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4.83平方米,生均体育用地面积11.42平方米,教室、辅助用房(含理、化、生实验室,准备室)、科技室、体育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地理室、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充足,建有现代体育馆。计算机网络进入校园,背投等多媒体设备已经在课堂中全面使用。经全面改造,一所融民族风格和现代元素于一体的浦东中学给人以典雅、大气的感觉。

我校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624人;专职教师64人,学历达标(其中1人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有中学高级教师17人,中学一级教师37人,中学二级教师10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9人(含上海市名师后备3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4名,署学科中心组组长2人;教师平均年龄43.18岁,老、中、青教师年龄结构比例为19%、64%、17%。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全部达标,骨干教师比例较高。

2、办学优势和特色

(1)我校文化底蕴博大深邃,人文、物质环境特色鲜明、和谐交融

我校充分利用“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浦东新区德育基地”、“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等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具有我校特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已较好形成体现历史名校丰厚底蕴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浸润作用和教育功能是无所不在的。

校园内,历史名校的文化底蕴通过景点设立、书画布置、宣传廊展示等途径和谐地融溶于校园的自然环境,教学大楼内悬挂我校著名校友的巨照、以前辈著名校友题词或信函为内容的名家书法作品和意境幽雅的国画佳品,为师生创造了一个清幽雅致、心情愉悦的环境。特别是杨公斯盛造像、杨公斯盛墓、“革命烈士纪念碑”、“五卅纪念碑”、“炎培亭”等人文特色园地,凸现出浦东中学特有的精神内涵。

(2)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创建成功,为重振历史名校雄风打下了良好基础

自2004年起,我校进入了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轨道,2010年6月创建成功。其间,区教育局的重点关心、扶持,市教育专家的多次评审、指导,不仅给予我校励精图治的动力,而且传递了办学治校的妙计良策,这为我校在较高层次上筹划学校的发展、落实改革创新的举措,无疑是大有补益的。

3、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 以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标准衡量,需提升整体办学水准

根据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内涵发展标准,我校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缩短这种差距,赶超前列学校,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

(2) 师资队伍、教育质量虽然整体有提高,但仍不适应学校定位和发展的需要

比照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我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市区内有影响的名师缺乏,研究型教师少,部分教师主动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3) 课程建设有待不断深化,教学质量须进一步提高

“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多元化、研究型课程全员化”尚有差距,同时学校课程的系统化设计、科学化评价、信息化管理方面有待突破。如何构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探索能体现“勤朴立校,传承发展”办学理念的教育模式仍将是我们新规划实施的重点所在。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全国与上海“教育发展纲要”颁布实施和浦东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我校当前的内涵发展水准(师资队伍现状、教学质量、育人规格等)与其历史地位很不相称,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适应时代要求和满足社会期望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已成为我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只有坚定信念,迎难而进,锐意改革,才能促进学校在新一轮发展中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发展思路

(一)办学理念

    我校确立的“勤朴立校,传承发展”的办学理念不变,拟充实其内涵。

“勤朴”是我校于1907年正月创建时由创始人杨斯盛和首任校长黄炎培共同提出的校训。“勤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德,是为人处世、成就事业的基础。唯有勤朴之人,才能在学业与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迎难而进,洗尽铅华求本真。对此,我们的理解是:切实把“勤”落实在“勤于学习、勤于实践、勤于反思”上,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将“朴”贯彻在“诚信仁爱,淡定坚韧,求真务实”中。

“传承什么”这是我校后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我们要认真总结和传承我校百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先进的办学思想、模式、经验,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传统,尤其是浓缩在“勤朴”校训中的育人精髓和渗透于课程教学中的名师风范。

   “发展什么”这正是我校今后发展的重心所在,也是我校当前的中心任务。一方面我校丰厚的文化遗产必须结合今天的形势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改革创新,要根据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我校的现有条件及学生实际来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为重振历史雄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办学目标

以素质教育思想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办学标准为指导,构建学校勤朴文化,加强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凸现办学特色,,为重振历史名校的雄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育目标

在党的教育方针统驭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勤勉朴实、奋发向上、和谐发展”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勤勉朴实指的是:切实把“勤”落实在“勤于学习、勤于实践、勤于反思”上,循环反复,螺旋上升。将“朴”贯彻在“诚信仁爱,淡定坚韧,求真务实”中。

奋发向上指的是:有坚定的信念,饱含热情,充满朝气,不畏困难,不怕挫折,不懈奋斗。要培养学生具有坚毅刚强,拼搏进取,自强不息,进取创新的品质,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到自信,自尊,自立,自强

和谐发展指的是:我校从创办开始,就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扬显,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历史上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很高,在社会一直享有良好的声誉。今天我们应该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尤其要突现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在统一、和谐融合。

三、主要工作

(一)学校管理

1、发展目标

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优化科学规范与人文关怀有机整合的管理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觉悟高、能力强的干部队伍,营造一个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敬业爱岗积极性,有力促进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良好思想环境、组织环境,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和谐、高效的管理支持。

2、主要措施

(1)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效能

加强部门(条线)首长负责制,强化责任感、执行力。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建立健全职、责、权、利统一的岗位责任制度,形成分工合作、协调互补的工作机制。加强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定期对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并作为任期聘任的主要依据。

(2)健全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

进一步发掘我校百年发展历史上积淀而成的优秀管理经验,借鉴成功学校的管理方略,结合学校实际,调整、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使之适应绩效工资制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强检查、考核与评价,使规章制度切实成为学校科学、高效运行的保障。

 (3) 完善发展性评价、激励机制,营造良性竞争氛围

完善以激励为主导的发展性评价制度。由相关职能部门和组(室)及学生、家长对每位老师的师德、工作状况实施多元评价,作为教师评优、晋级、表彰等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辅以必要的惩处性举措。

 (4) 优化民主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在落实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及其对学校工作的监督保障职能;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有关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充分发挥群众组织、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确保教职工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

增强学生组织参与学校管理的力度,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能力。

(5) 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实施以人文关怀为要义的和谐管理

在科学、规范的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强化人文关怀的力度,建立互尊、互信、互助的人际关系(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关心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激发全员的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刚柔相济的和谐管理中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营造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自由的团结、祥和、奋进的校园人文氛围。

(二)学生发展

1、发展目标

以全国、本市“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德育工作目标、要求为指导,传承勤朴精神,在民族美德和时代要求的结合点上,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凸现我校的德育特色,把学生培养成 “勤勉朴实、奋发向上、和谐发展”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2、主要措施

(1) 丰富勤朴教育的内涵

充分挖掘、利用百年文化底蕴中与两纲教育密切联系的资源,丰富勤朴教育的内涵。以自编的德育校本教材为高一、高二德育必修课,继续实践以“勤朴”校训为主线的《浦东中学学生守则》,尽力做到知行统一。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两纲教育的策略、途径、方法,构建良性运行机制。

(2) 落实系列主题教育

结合时势和学生实际,有序有效地开展形势教育、责任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学生的“三观”形成、人格修炼、身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

每年召开团代会和学代会,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以“学生信箱”、“学生社团”、“学生刊物”、“对话交流”等为平台,尽力为学生创设参与学校管理、扬显兴趣爱好的平台,促进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

(4) 加强学科课程与德育融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应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中。为此,应以“勤朴教育”和校史资源为主要内容,结合其它德育内容,从“人文”与“科学”的视角进行德育渗透,使教学与育人紧密关联。

(5)抓好德育校本课程建设

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开发体现我校文化底蕴的德育校本课程,继续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作为各个年级的德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分阶段有侧重地学习。

(6)健全三结合德育网络

健全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强沟通合作,争取家长、社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同时,组织师生志愿者队伍,为共建单位和社区提供公益服务。作为浦东新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继续向兄弟学校、社区和国内外参观团开放。

(三)教师发展

发展目标

在“勤朴立校,传承发展”的办学理念统驭下,依据市教委《十一五教师发展行动纲要》,本着“师德为先,师能为重”的精神,加强师德修养,强化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意识。通过校本研修、外出学习及自我修炼等途径,使教师群体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及学校发展的新需求。力争利用四年时间,建设一支具有健全人格、能主动发展,有专长、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使部分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一定数量的教师成为市、区的品牌教师。

主要措施

1、加强师德教育,弘扬优良师德风范

以渗透勤朴精神的《浦东中学教师守则》为主线,丰富师德教育的内涵和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准,每年对教师师德进行考评,表彰在学生及家长中深受好评的优秀教师,弘扬优良师德风范。

2、加强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结合教学实际,要求每个教师每学年确定一个研究课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系统筹划、精心制订学校校本研修方案,除每月组织全校性研修活动外,每年暑假召开一次研讨会,展示教师研修成果,总结校本研修经验,为研修成果显著的教师出版专著。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教师每年至少读两至三本教育理论及专业书籍,撰写读书心得,开展论坛及各种读书交流活动。

3、立足个体,落实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认真听取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诉求,帮助指导教师确立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同时要加强检查、评价,切实发挥个人发展规划的导向、引领作用。

4、科研引领,学会在研究中提升自我

吸纳骨干教师和着意培养的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申报的区级课题研究,加上教师个人的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提升教师素质,以科研培养优秀教师。

5、搭建平台,不断汲取先进经验

加强教师群体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为开阔视野,增进沟通,强化学习意识,激发改革创造热情,学校将每年安排部分教师到兄弟学校或高等院校参观、考察、观摩、学习;鼓励教师与校外同行合作开展教学研究或教改实验交流。优先考虑骨干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每学年安排3——5位有潜质的中青年教师与外聘的教学专家签约结对,跟踪学习、研究,使他们成为市级、区级骨干教师,形成学校骨干教师群体;聘请专家重点带教,力争在四年内使2-3名教师成为市、区级名师。

6、制度保障,加强骨干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学期必须开设1——2节示范课,每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必须指导本组教师的备课及课堂教学(10次以上),着重研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

(四)课程教学

    课程:

1、发展目标

以市教委、区教育局关于课程教学的工作目标、要求为导向,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借鉴我校历史上课程设置的经验,加强基础课程校本化建设,完善拓展型、研究型的课程架构。

2、主要措施

(1)基础型课程

① 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各学科课堂教学改进的几点意见,从学校实际出发,修订《浦东中学基础型课程实施方案》。

② 在对基础课程“二度开发”的基础上,切实形成具有我校特点、有利学生发展的校本化基础课程,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提炼经验。

(2) 拓展型课程

①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爱好与不同发展层次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修订《浦东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意见》。去粗取精,推出丰富的不少于班级数的拓展型课程。自2011年9月起,每学期开设20——30门丰富多彩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拓展型课程。

② 将拓展课程列入课表,并有专人管理。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基于拓展型课程的专题网页,由学生和专家实行多元评价,对质量高、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学校积极推广,并给予奖励,以不断提高拓展型课程的质量。

(3) 研究型课程

① 根据教师和学生实际,修订、完善《浦东中学研究性学习管理手册》,特别是在物质、经费和奖励措施上给予保证,以引导、激励学生和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

② 双管齐下,加强研究型课程建设。一是由师生合作,广开思路,确立研究课题。充分利用百年老校的丰富资源和相关社会资源,每学年开学后一个月内,公布一批参考选题,在全员参与的同时,每年精选10个以上重点课题进行重点研究。二是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基础型、拓展型课程中,形成集中与分散、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要求每位科任教师积极参与。完善研究性学习专题网页,每年推出具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性学习成果集,并给予奖励。

教学工作:

    1、发展目标

    深化二期课改,把握课改理念与课程标准,借鉴我校全盛时期的教学改革经验及先进学校的做法,聚集课堂,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2、主要措施

(1)深入一线,领导、研究教学

  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副职及其他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每学期领导班子专题研究教学工作至少2次,切实将教学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

(2) 虚心求教,发挥专家指导作用

外聘市、区教研员和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组成专家指导组,每学期来校一至两次听课并作课后诊断、评价,然后有重点地对教师即时指导,帮助改进教学,必要时作示范指导。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善教学行为,克服教学中的“短板”现象,培养优秀青年教师。

(3) 夯实基础,改进课堂教学

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课外辅导、检测这五个常规管理环节;抓好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和每月一次的专题教研活动。每个教师要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需做“课堂教学反思记录”。

(4) 加强听、评课活动,探索、打造优质课

围绕提高教学效益,加强听、评课活动,规定每个教师一学期至少听课8节,教研组长至少10节。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公开课;每月利用一次周五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上全校展示课,进行评论、探索,不断提高课的质量。

 (5)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教学方式

继续对中青年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能力,不断推进我校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进程。建立各学科的学校教育教学电子信息库(汇集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电子图书、习题、音频、视频等资料),并有网上查询系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校园网站,支持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

(6) 完善教与学的评价架构,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制度、同行评议制度、质量检查制度与学生反馈制度,建立健全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架构;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模式,除了通过考试手段评价学生的学科学习成绩以外,引进过程评价和动态评价等评价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情况,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办学特色

1、发展目标

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提炼历史名校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彰显“勤朴教育”特色,使勤朴教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精髓和根基,发挥办学特色的示范辐射作用。

2、主要举措

(1) 进一步展现历史名校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在和谐交融中发挥无痕教育的感染力、浸润力。

(2) 以“勤朴教育”为主题,完善勤朴教育的途径、方法、机制,修订以勤朴教育为核心的《浦东中学学生守则》、《浦东中学教师守则》。

(3) 以校史为线索,以勤朴教育为精髓,继续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四年内,再编写四册校本教材。

(4) 进一步发挥“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德育基地”、“区文物保护单位”、“校史陈列馆”等的作用,向兄弟学校、社会开放,接受境内外教育代表团的参观访问。

(5) 在丰富、完善办学特色中透示学校文化。即在做强做亮勤朴教育的同时,透示以勤朴为精髓、根基的历史名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和精神文化。

四、保障机制

    1、思想保障。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上海市浦东中学四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大干快上的氛围。

    2、组织保障:①学校成立以校长、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中层、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师代表为组员的“四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②党政工责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工会、教代会起好桥梁监督作用。

3、资源保障:①经费保障——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②人员保障——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倾斜,加大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和优秀教师的力度。③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奖励制度、全员聘任制,准备教师绩效工资制改革;④后勤保障——不断增强后勤教辅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4、评估保障:建立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民主党派听证会,及时通报《规划》实施情况;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控。每学年作全面评估,检测目标达成度情况。

新的四年,正是国家、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的起步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适应国际社会竞争的创新型人才”等重大战略举措已明确指明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所进入“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行列的历史名校,我们深感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我们将坚定信念,知难而进,为重振历史名校雄风而不懈奋斗!

上海市浦东中学2012学年度工作计划补充计划 上海市浦东中学2012学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