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因新建位于学校东北隅的五层教学、行政楼,遂命名“斯盛楼”。随之命名了1964年由市教育局建造的方体型建筑为“炎培楼”。1997年建造了位于学校西侧的图书、体育、礼堂用房,命名“闻天楼”。2006年学校整体改造,建造了行政楼、校门楼、体育馆,分别以“文澜楼”、“淦昌楼”、“世平楼”命名。
上海滩营造业一代宗师——杨公斯盛,白手起家,依靠勤奋、敬业、诚信在上海滩创办了第一家由中国人办的营造厂,其代表作为江海关北关,即现在外滩海关大楼的前身。有钱之后,杨公广做慈善,捐款捐物,创办医院,成立上海水木工会,提携后生,团结同行,开发浦东,成立浦东同乡人等。其最著名的就是“毁家兴学”,捐银三十余万两,创办了浦东中学校,故以“斯盛楼”命名。
首任校长、校董黄炎培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不仅为浦东中学创建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更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奠基人,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同时,参与创办了近百所学校,有大学、中学和小学等。他是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先后创办了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两个民主党派,并担任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为铭记黄炎培先生为浦东中学所作出的贡献,故以“炎培楼”命名。
为了追忆二十世纪十一年代校友、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以“闻天楼”命之。张闻天于1914年考入浦东中学,1915年进入吴淞水产学校,1919年因投身“五四”运动,被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开除,1920年春节之后,张闻天与好友沈泽民(1921年4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之前的第一批党员)一起住在浦东中学近半年,自学革命书籍。随后到日本、美国留学。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遵义会议后,被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为了更好地纪念张闻天在遵义会议中的作用和地位,2017年,学校邀请知名画家董伟民先生特意创作遵义会议时的张闻天巨幅作品一幅,悬挂于闻天楼二楼大厅。
为了纪念二十世纪一十年代校友、学部委员(相当于现在的“院士”)、中央委员、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对中国通史研究所做出的非凡成就,以“文澜楼”命之。范文澜先生系浦东中学第一届校友,是我国率先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观进行中国史研究的学者之一,为新中国建立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被誉为“旧国学传人,新国学宗师”。
为了纪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校友、中科院资深院士、“两弹一星”功勋、中国核武器之父、“863”计划起草者之一王淦昌先生所做出的卓越业绩,以“淦昌楼”命之。王淦昌于1920年到浦东中学就读,用4年时间学完6年中学课程,考进清华大学,后到德国柏林大学官费留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迈特纳(Meitner)。王淦昌是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重要奖项。
为了纪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校友、杰出的侨界领袖、著名银行家、社会活动家庄世平先生的特殊贡献,以“世平楼”命之。庄世平在抗战中奔波,为筹措资金、宣传抗日、组织华侨机工、保护抗日骨干等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时,在香港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创办了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澳门南通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困难时,将上述银行全部捐给国家;为特区政策制订和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香港的回归和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原全国侨联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等,荣获香港特区政府首批颁发的大紫荆勋章等荣誉。
上述楼名,分别由我校先辈语文教师、著名书法家卢前、陈嗣林先生书写。除学校主要建筑以我校创始人、首任校长和声誉卓著的校友之名命名外,主要建筑的楼道内还悬挂了70幅我校著名校友的照片(附简介)。漫步校园、移足楼道,悠远绵长的史卷映入眼帘,砥志砺节的情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