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浦东中学 >>校友风采
沈家楠
发布时间:2014-10-17 09:18:51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

航天控制技术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沈家楠

 

沈家楠191784—2005218日),浙江省杭州市人,无线电与自动控制技术专家航天航空部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授予中国航天基金荣誉奖。一直致力于航天科研事业,是航天控制技术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曾先后主持近程、中近程和中程弹道导弹无线电制导技术的研究设计,以及中程导弹控制系统的定型工作;组织、主持了我国第一个多级中远程战略导弹和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与试验工作,使多级导弹(火箭)控制技术在国内率先得以实现,作为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参加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和科学试验卫星实践一号的发射任务,贡献卓著

1929年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吴兴中学和浦东中学读初中;后入绍兴私立稽山中学读高中,1936年秋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1941年夏大学毕业后,相继在资源委员会桂林中央无线电器材厂任技术员、浙江大学任助教、交通部重庆和上海国际电台工作。

因为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统治,沈家楠于1947年冬自费赴美国留学。先在普尔曼华盛顿州立学院,19489月转入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任研究助教,半工半读,194912月获科学硕士学位。随后于19501月进入美国欧巴拿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电讯研究院就读。在这里,沈家楠参加了由我党领导的进步组织中国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开始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国内情况,并深受鼓舞,促使他产生回国的愿望。19506月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更激起了他的回国报效之心,毅然放弃正在攻读的博士学位,于195011月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投入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回国后,先后进入上海华东重工业部电信研究所和中央重工业部电信工业局电器工业研究所(不久该所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通信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后改称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军用通信设备的研究设计工作。

1957年底,他随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归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从此开始了为我国国防尖端事业奋斗不息的生涯。

沈家楠在从事地地弹道式导弹与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研制的几十年中,曾先后担任过多个型号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在进行研究、设计、生产、试验、定型的过程中,组织和领导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参加完成的大型多级液体火箭控制系统设计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液体地地战略武器及运载火箭研制成果的子项目之一。他主持完成的中远程导弹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研制成果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特等奖

 

技术成就

早期通信技术的研究者

在总参通信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工作期间,针对抗美援朝作战情况和需要,对71”型和81”型军用电台的发送和接收部件的线路进行了部分改进设计,提高了作战使用性能与质量;负责移频分集式接收机的研究设计,在技术上选择晶体控制本地振荡,并采用切比雪夫滤波器,大大提高了其选择性和可靠性;又对当时使用的电传打字机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减少了电码传送的差错。由于他在我军通信装备研制工作中成绩突出, 1957421出席通信兵首届竞赛代表大会时,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主席、邓小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

航天控制技术的创业者

1957年底,沈家楠即开始参加导弹控制系统专业的创建与型号研制工作。导弹控制技术当时在我国还是一项空白,一切都要从头学起。首先从仿制原苏联引进的P-2液体近程导弹(中国代号为1059)起步,力图通过学习消化1059技术资料和仿制生产实践来掌握设计技术,他被指定为该导弹无线电控制系统的技术负责人。196011月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03月,他受命担任我国自行设计的中程弹道导弹无线电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主持无线电制导技术方案的研究工作,同时又负责中近程导弹无线电制导系统的研制。之后又在中近程导弹改进设计中参与控制系统全惯性制导方案的决策与实施,使导弹控制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沈家楠还参与了导弹控制系统《五年科学技术研制规划》(1961 1966年)和《八年四弹控制系统专业发展规划》(19651972年)的制订工作,为导弹与运载火箭控制技术的研究、发展途径和工程实施奠定了基础。

中远程弹道导弹领导者

1965年国家批准开始研制中远程弹道导弹,这是我国研制的第一个两级地地弹道式导弹。沈家楠被任命为该导弹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

1967年底,沈家楠又负责三级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挑起了中远程导弹与卫星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同步研制的双重重担。他组织和领导一支研制队伍,同时进行两种方案(状态)的控制系统研究设计工作。沈家楠作为长征一号控制系统负责人,于 1969 725 在中南海国务院会议厅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套设备的研制任务,于 1970424出色地参加完成了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准确送入预定轨道的发射任务。

1975年以后,沈家楠又组织设计人员进行了中远程导弹控制系统在铁路机动状态下测试与发射方案的研究与试验;主持导弹控制系统增加射程的修改设计和定型鉴定工作。为保证发射成功和导弹控制系统定型生产装备部队,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突出贡献。

1970年以后,沈家楠又负责中程弹道导弹控制系统定型与批生产装备部队的工作。他的这一研究成果与使用部队的其他相关成果合并获得国防科委科技进步特等奖

航天事业的耕耘者

1983年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为航天事业耕耘不止,继续担任所科技委主任和《航天控制》主编等。

为了使航天事业后继有人和充分发挥研究所的专业技术优势,沈家楠还积极倡导和协助申报、筹建在研究所自己招收培养高层次航天科技人才的工作,并亲自担任研究生导师和授课任务。他还受聘担任航天部及第一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和研究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为培养跨世纪高层次航天专门人才作出了贡献。

1999918日,沈家楠被邀请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受到江泽民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这给予他的崇高荣誉,是对他为航天事业做出显著成绩的最好肯定。

 
陈鲁直 蒋乃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