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陈培仁
(二十年代校友)
陈培仁(又名陈祖光)(1902年—
陈培仁幼时家庭较为富裕,从小勇敢机灵,待人热情。在小学求学时,品学兼优,常得到师长的赞扬。1920年秋考入贵县中学读书时,他在进步校长和教师的引导下,阅读革命书刊,受到“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他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反帝反封建宣传活动,成为贵中学生的骨干分子。
1924年夏,陈培仁从贵县中学毕业,到上海浦东中学特别班读书。在浦东中学读书期间,他一方面努力学习,同时,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洪流中,表现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1925年上半年,他与其他同志联系各地桂籍进步青年,成立“新广西期成会”。五卅运动爆发后,他自始至终站在工人阶级的一边,积极参加声援工人的示威游行,与帝国主义展开了毫不妥协的斗争。
1925年秋天,他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在上海大学,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转学到广州中山大学,参与创办进步月刊,宣传马列主义。
随着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之时,1927年初,陈培仁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贵县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活动。他主编刊物《贵县青年》,传播革命思想,参与开展农民运动,还经常到贵县师范、贵县中学组织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活动。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中共党员和革命分子,中国革命陷入低潮时期。但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他们在城乡继续开展各式各样的革命斗争。陈培仁与同志们一起,深入贫苦农民家庭,坚持宣传革命道理,发动农民起来斗争。
陈培仁先是到广东顺德农村及广西陆川县等地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同年6月,他回到广西贵县,与几位同志下到乡村,以其亲戚家为据点,进行地下革命活动。他身穿土麻布衣服,脚踏草鞋,深入贫穷的农家,与农民们打成一片,与他们促膝谈心,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培养骨干力量,组织发动农民起来斗争。他写标语,印传单,利用黑夜在公共场所张贴,弄得当地反动派、地主豪绅惶恐不安。同时,他还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并秘密与桂平、郁林地下党联系,筹运枪支弹药,准备武装起义。
为了便于更好地组织农民武装,当年秋天,陈培仁将活动据点迁到覃塘排厚村。是年冬天,广州起义爆发,广西党组织加紧酝酿组织暴动。中共广西特委从平南派常委苏其礼和黄光等到覃塘工作。陈培仁和同志们在该地区大力发动群众,发展党组织,建立农民武装。他们先是组织“农民自救团”,随后组织农民协会,提出“实行土地革命,不交租,不还债”的口号,并说服自己的外祖父依照农民协会的规定,减租退押,得到当地贫苦农民的拥护。当地的贫苦农民踊跃参加农民协会,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排厚一带乡村,先后建立了4个村党支部。这时,贵县全县已有党员30多人,中共贵县首届县委成立。中共广西特委指派陈培仁为县委书记,县委机关设在排厚村。
陈培仁任县委书记后,更加致力党的革命事业。他废寝忘食,吃苦在前,以身作则,深入各村发动群众,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加紧组织革命武装,尽可能地扩大一切革命力量。
1928年初,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革命工作进行得极为顺利。陈培仁等在覃塘乡组织了武装赤卫队,吸收了20多个贫苦农民为队员,并进行集训。与此同时,上级又派了几位革命骨干前来协助,这无异于如虎添翼。2月中旬,他们在排厚村开办党训班。陈培仁白天和当地农民一起参加田间劳动,晚上给学员上课,上完课后还要深入到邻近各村去开展工作。他不知疲倦,平易近人,深得广大贫苦农民的敬佩。
同年
在县城监狱里,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陈培仁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唇枪舌战。一次,伪县长邓东屏审问他:“你们搞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政府实行三民主义,乃救国济民,你们为何要反对?”陈培仁反问道:“孙中山先生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你们却要反苏反共、杀害工农,又该当何罪?”敌人问他有多少共产党员,他回答:“共产党是劳动人民的党,千千万万,说不尽数不清,你们是杀不绝的。我死了,共产党还会给我报仇!”
参考:
1、 http://www.81.cn/yljnt/2013-10/21/content_5599975.htm
2、 中共贵县党史办公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