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动物遗传学育种学家——俞渭江
(1937届校友)
俞渭江(1918年--),浙江新昌县人,民盟盟员,我国著名动物遗传学育种学家。历任贵州农学院系副主任、主任,院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二、三、四、五届理事,中国家禽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家禽生态研究会常务理事。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贵州省政协常委。
俞渭江,1918年生于上海,1937年毕业于浦东中学春季班,1942年毕业于原中央大学农学院牧医系,即留校任助教兼读研究生二年,同时还负责该系成都畜牧场的管理工作。1946年到清华大学农学院任教,并负责恢复建立奶牛场。1949年8月任沈阳农学院讲师,1950年任东北农学院家畜遗传育种教研室主任。1956年奉调赴贵州农学院任教,并负责建立畜牧兽医系任务。历任系副主任、主任,院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二、三、四、五届理事,中国家禽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家禽生态研究会常务理事。
俞渭江教授1948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历任贵阳市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贵州省政协常委,贵州省政协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俞渭江教授长期从事家畜遗传育种学的教学和研究,指导和培养硕士研究生。他先后讲授“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禽学”、“生物统计学”等课程,为本院及西北农大、山东农大的研究生讲授“高级生物统计”。他主持编写有全国生物统计师资班两期,并指导新疆、云南、河南等农业院校的进修教师。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学成绩卓著。为创建和发展贵州农学院牧医系,并建立国家硕士授权点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科学研究领域中,俞渭江教授对家(畜)禽遗传育种科学有很深的造诣。他从事过“成都麻羊”、“大骨鸡的调查研究”、“鸡胚胎生长发育的研究”、“黄牛体重估计公式的推导”等课题。在国内外有关刊物上发表《贵州黄鸡培育研究报告(1972-1985)》、《乳用种公牛早期选择方法研究》等论文20多篇。其中《应用二元回归推导黄牛体重估计公式的研究》科研论文发表于《数学研究与应用》1979年第5期获1978年贵州省科学大会奖,《农业百科全书》畜牧篇内发表,认为国内当属首次,山西省运城地区畜牧学医站推广应用,认为农村适合运用。
特别是他近年来对统计遗传应用的研究及所发表的论文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同行的好评。如论文《混合线性模型(两因子有交互作用)在乳用公牛育种值估计上的应用》受到中美统计会议嘉奖并获荣誉证书,收入中国遗传学大会论文集;《最佳线性无偏予测(Blup)在乳用公牛育种值上的应用研究》被选作第16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交流,并收入论文集。他应邀出席了1988年8月在加拿大举行的这次大会。此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俞渭江教授非常重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1958年,他参加中科院考察队赴西双版纳调查畜牧业,发表地方良种《勐腊猪》一文获得嘉奖;他多次到山东、陕西、安徽等地为技术人员讲授黄牛的育种改良;通过“贵州黄鸡”的培育建立科研鸡场,在推广方面结出了硕果;“Blup”法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将有望加速我国大家畜的育种速度,分别获得贵州1989年两项科技进步奖。
多年来,俞渭江教授主编出版的著作有《畜牧实验与生物统计》、《养鸡知识》等;参加编著出版的著作有《国外畜牧业概况》等约50万字。他还翻译了大量国外著作与文献,已发表出版的有《农学生理学进展》、《遗传学与家畜育种》、《乳牛学》等部分章节约20万字。
除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外,俞渭江教授还担负相当的社会工作。如参加人大、政协组织的视察,深入山区调查研究为贵州省发展畜牧业出谋划策。他一贯拥护党、热爱国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俞渭江教授博学多才,兴趣广泛,发表有《加拿大之行》等散文。他虽年逾七旬,仍然思维敏捷,富于探索求实精神;仍然壮心不已,远未兴黔富民再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