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炎培(
1878年
10月
1日
—
1965年
12月
21日
),号楚南,字任之、韧之,笔名抱一等。出生于江苏川沙县内史第(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晚清秀才、举人,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即上海交通大学),师从蔡元培,同盟会会员。他是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教育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也是浦东同乡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1903年,为废除旧学,提倡新学,黄炎培等将观澜书院改办成川沙小学堂,并任校长,开了川沙地区办新学之风。是年六月,黄炎培、张志鹤等应邀去新场演讲出事,在杨斯盛和基督教外籍牧师的帮助下,逃亡日本。1904年,受杨公斯盛之邀,创办和主持广明小学,1905年创办广明师范讲习所,受杨斯盛委托,选址浦东中学在六里桥白莲泾畔,黄炎培设计,杨斯盛监工,1906年正月开工,1906年12月完工,1907年正月二十四(
1907年
3月
8日
)浦东中学正式开学,1907年—1910年期间,黄炎培担任首任监督(即校长),1907-1927年期间担任浦东中学校董达20年,他在办学时既有十分明确的“为国育才”和“德智体并重”的指导思想,又有一系列的要求和措施。如严格遴选师资,重视校规校风的培养,革新学制课程等,终于成就了一代历史名校。
其后,黄炎培先后在爱国学社、城东女学等新教育团体和学堂中任教,并参与发起江苏学务总会,历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江苏省教育司长、省教育会副会长、上海申报馆旅行记者。1908年与童世亨等共同创办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浦东最早的供电设施。
1917
年5
月6
日
,黄炎培等在上海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创建中华职业学校。1921年被委任教育总长而不肯就职。曾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和筹办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现河海大学),参与筹办东南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厦门大学、东吴大学(今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1921年,刘鸿生先生捐资,聘请黄炎培、陶行知、陈鹤琴为顾问,创办定海公学(即今舟山中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黄炎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创办《救国通讯》,宣传爱国主义;组织上海市民维持会(后改为上海地方协会),支持淞沪会战。
1941年,黄炎培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并担任首任中央常委会主席。
1945年又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同年7月应邀访问延安。写成《延安归来》一书,如实介绍延安。
1946年后,先后创办上海比乐中学、重庆中华职校、上海和重庆中华工商专校、南京女子职业传习所、镇江女子职校、四川灌县都江实用职校等。
1949年6月,黄炎培作为民建代表出席新政协筹备会,被推为负责草拟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小组副组长(组长董必武)。9 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10月
9日
当选为常务委员)。
10月
19日
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兼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在1954 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副委员长。1959、1964 年继续任此职。1954 年至1965 年任二、三、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至1962年任民盟中央常务委员、委员。同时,他又是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
解放后,黄炎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关心浦东中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