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高一至高三年级各随机抽选了20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目的:全面地了解本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了解学生阅读的特点,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学生阅读时间、各年级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方法等。同时对学生课外读物的来源、购买能力,市面上图书价格进行了解。
主要调查内容:
1.各年级阅读课外书百分比
2.各年级阅读中做读书笔记
3.阅读种类
4.怎样看待网络文学
…………
调查结果:
1.各年级经常阅读课外书百分数:
一年级12%
二年级18%
三年级56%
以上调查数字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逐渐养成。这说明了我校开展的读书实践活动取得了结果。近年来我校根据各年级特点开展多样阅读活动。
2.阅读过程中做读书笔记百分比:
一年级8%
二年级30%
三年级40%
以上数字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大部分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仔细阅读的比例越来越高,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能仔细阅读并做读书笔记,从低年级起选择快速阅读的学生比例很小。但是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存在差异性,学习习惯好的学生阅读习惯相对较好。
3.阅读教科书、教辅书报纸杂志电子刊物其他
一年级30%
二年级40%
三年级48%
阅读名著名人传记科普类体育、娱乐类故事小说漫画其他
一年级6%
二年级12%
三年级68%
从每个年级数据汇总分析来看,各年级学生常阅读的读物排在首位的均是教科书、教辅书。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地买一些教材辅导类的读物,认为孩子阅读其他读物便是浪费时间,分散学习精力。殊不知,读一本好的文艺作品,对孩子的帮助远远大于读一本作文大全,因为这些文艺作品是孩子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所以,我们认为家长切不可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孩子,束缚孩子的课外阅读。
另外,低年级学生对故事、漫画较感兴趣,高年级学生开始对以文学类中外名著、名人传记、科普类读物发生兴趣。女生更喜欢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说,男生更喜欢探险故事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从整个学校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文学故事类、科普类书籍的学生人数增加了,阅读教辅书、漫画书的学生人数有所减少。这取决于学生阅读心理的发展,认知水平的提高,阅读对象也随之改变,更重要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学校开展的读书实践活动。此外,相对而言,课余自主阅读,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主要以学习辅助类书籍为主,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数学生在课余,尤其是双休日,对阅读还是显得比较随意、消极的。以个人的兴趣来选择课外读物,各年级学生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左右的学生对漫画感兴趣。另外,从各班抽查学生谈话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看消遣类的,如漫画、连环画、脑筋急转弯的人数较多,况且,此类书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给学生负面影响较多;看知识性书籍、名著的则偏少。这样势必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现象促使我们思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对象的选择应该如何引导
4.怎样看待网络文学
在对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有78%的同学表示爱看网络小说。
对于网络小说,大多数读者(尤其是年纪大一些的读者)是不感兴趣的。有的读者甚至打开电脑看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所以,对于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勃然兴起,相当多的人感到不可理解,不可思议。为什么有这么多年轻人喜欢网络小说?为什么他们自己掏钱也要看,而且看得津津有味,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呢?大多数学生表示,“读网络小说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就是一种消遣、一种娱乐”;“在这些小说里,可以找到一种情感的认同。” 互动性、参与性的阅读让年轻的学生读者有了“与小说血肉相连”的感觉。在各种网络文学网站上,读者可以随时留言,或是探讨文中的瑕疵、漏洞,或是讨论之后故事情节的展开,或是催促作者加快更文,都使网络文学欣欣向荣。
从调查中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教辅书、尤其作文书比例较大,名著不够,阅读面较窄。
2、学校图书馆(室)图书资源还没有有效利用。
3、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还有待持续培养和进一步提高。读书笔记有待指导、完善。
4、由于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冲击,学生很容易受到直观形象、新鲜刺激的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吸引,让课外阅读受到干扰、挤占。
对策及改进措施
1、营造读书氛围、培养阅读兴趣。
2、扎实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针对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学生阅读随意性大、班级及个体存在差异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
3、每学期校学生会学习部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并组织一些读书征文活动,努力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