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筹备,通过整理学校原有的名人题词,收集民间收藏家手中的浦东中学史料,到上海市图书馆、浦东新区图书馆等查找相关资料,整理了数十幅名人为浦东中学的题词。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些文化精髓,真正成为学校文化,2017年春节后,将学校东南角处已经出现安全隐患的围墙进行改造,全部拆除,加固重建,在此基础上,建成与杨斯盛故居建筑文化统一的中式连廊,木梁承重,粉墙黛瓦,墙上有数十幅名家题词。
胡适,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诗人等,以倡导白话文和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他一生共获得过36个博士学位,193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被国际学者公认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中国新文学、哲学、史学的开山之人。迄今为止,国际影响力第一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胡适去世后,蒋介石亲往祭吊,颁赠“智德兼隆”匾额,并亲自手书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代表”。 | |
|
| 蔡元培,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思想,让北京大学成为全国新文化运动阵地和学术的中心。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奠基者。蔡元培逝世后,民国政府发布褒扬令,赞其为“高年硕学”、“万流景仰”。毛泽东在唁电中誉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写挽联云:“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1913年应时任校长朱叔源之邀,到浦东中学演讲。 |
清道人,原名李瑞清,晚号清道人,清末举人、进士、翰林院庶吉士,诗人,著名教育家,美术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恩师,在书法界有“北李南曾”之说。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曾任江苏候补道,署江宁提学使,任两江师范学堂(即南京大学 )监督(即校长)期间,将该校办成江南第一名校。并一度被委任为江宁布政使、学部侍郎,官居二品。 | |
| 潘序伦,浦东中学校友和校董,民盟盟员,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会计学家和著名教育家,历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校长、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社长等职。他是发展我国会计事业和培养我国会计人才的先驱。"现代会计学宗师,职业教育之楷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哈佛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始终关心母校的发展。 |
王云五,浦东中学校董,商务印书馆总经理,著名出版家。曾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府秘书等职,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王云五连任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出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制宪国大代表、行政院副院长、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去台湾后,相继出任台湾“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副院长等职。在台湾,他有“博士之父”的誉称。 | |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1919年,当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支持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唯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民国年间,担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首位华人校长)、国立中央大学校长之职。南京大学今天的校训“诚、朴、雄、伟”,就是由罗家伦所提出。1949年赴台湾,先后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国国民党史会主任委员、中国笔会会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 | |
| 张伯苓,著名教育家,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把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大批人才,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曾任西南联大校务会常委,第一届国民参政副议长、国民政府中央监察委员、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等职。 |
| 王一亭,名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同盟会会员,清末民国时期海上著名书画家、实业家、杰出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与宗教界名士。曾两次任上海总商会主席,资助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任中国国民党上海分部部长。上海光复后,历任军政府交通部长、商务总长、中华银行董事。后任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救灾准备金保委会委员长。曾任中国佛教会执行委员兼常委,上海佛学书局董事长,致力于慈善事业。 |
| 金曾澄,字湘帆,浦东中学校董,同盟会会员,教育家。金曾澄任广州市第一届参议员、 广东教育学会会长、广东大学教育长、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及广州华侨教育后援会主席。北伐战争后,任广东革命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任广州大学校长、 国民大学董事长、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等职。 |
| 范源濂,著名教育家,曾任清廷学部主事、参事,参与创办清华学堂,任清华学堂校长。辛亥革命后,被选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次长,后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兼内务总长,举荐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与黄炎培、蔡元培等发起组织中华职业教育社。担任南开大学董事会董事、董事长。1923年7月北京国立高等师范正式改为北京师范大学,为首任校长,提倡“人格教育”。他曾四次担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苦心孤诣、艰难经营,奠定了我国近代教育的基础。 |
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1923年下半年,委托戴季陶送两个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到浦东中学求学。 | |
林森,近代著名政治家,早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中,领导九江起义,被推举为民国开国参议院议长,担任大元帅府外交部部长,参议院院长兼宪法会议议长等职。1928年2月起,林森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立法院副院长、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12月23日,接替因“九·一八”事变而下野的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主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林森于11月20日宣布迁都重庆,并率员于11月底抵达重庆。1941年12月9日,林森代表国民政府对日宣战。 | |
| 谭延闿,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组庵湘菜创始人、诗人。1911年武昌起义后,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等职 。去世后,民国政府为其举行国葬 。谭延闿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 |
孙科,孙中山独子,民国时期政治家,同盟会会员,1917年起任广州市长,历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立法院长、南京政府副主席,后再度出任行政院长,1949年辞职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65年由美国至台湾,任中华民国“总统府”高级咨议、考试院院长等职。中华民国史上唯一曾任考试院、行政院、立法院三院的院长。 | |
居正,著名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也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指挥者之一,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元勋,亲身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许多重大历史事件。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曾任南京临时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兼任最高法院院长,同时兼任中华民国法学会理事长、国民党监察院监察委员、国民党评议员等职务。其长子居伯强,浦东中学附属小学校友,曾任黄埔军校教官,抗战期间任某集团军装甲兵团团长一职,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过世。 | |
于右任,国民党元老,我国近代、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早年系同盟会成员,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审计院、监察院院长,是国民党重要决策人物。1912年后担任南京政府交通部长,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前后共任监察院院长34年。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被誉为当代“中国草圣、书圣”。 | |
朱经农,浦东中学校董,著名教育家、学者、大学校长、诗人、出版家。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05年回国后参与创办中国公学。1925年参与创办上海光华大学,并任教务长、副校长。1928年后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教育部常务次长,中国公学代校长,齐鲁大学校长,湖南省教育厅厅长,中央大学教育长,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上海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光华大学校长等职。 | |
| 保君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外交家。曾任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私立民国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后任上海特别市政府秘书,继升教育局局长。后调任行政院驻北平政务委员会参议兼政治组长。1936年入外交部,任条约委员会委员;随后开始外交生涯,派代驻澳大利亚悉尼总领事、悉尼总领事,任驻加尔格答总领事,驻秘鲁全权大使,兼任驻玻利维亚大使,后又任其他多国大使。曾受任为出席联合国第一至第七届大会副代表。 |
| 蒋维乔,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养生家。曾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教材的编写,并主持小学师范讲习所,创设商业补习学校、工人夜校。辛亥革命后,曾长期协助蔡元培、范源濂工作,任教育部秘书长、参事等职。1922年出任江苏省教育厅长,1925年出任东南大学校长。后受聘为 上海光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文系主任、教务长、文学院院长等职。 |
| 张元济,清末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中国近代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与爱国实业家,1902年,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解放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长,继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他一生为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出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主持商务印书馆时期,商务印书馆从一个印书作坊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出版企业。被后人奉为“泰山北斗”。 |
江恒源,字问渔,秀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的重要助手。1915年北京大学毕业后,他在私立朝阳大学、中国大学任课务。历任江苏第二厅视学、省立第八师范校长、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处主任等职。参与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女子职业学校和职业补习学校、 职业指导所等职业教育机构,并创办《职业与教育》期刊,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先河。 | |
徐新六,浦东中学校董,著名银行家,烈士。1917年后任财政部秘书、中国银行金库监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总会计、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协理。1919年任巴黎和会赔款委员会中的中国代表和中国代表团的专门委员。1921年任浙江兴业银行董事会秘书、总办事处书记长、副总经理、董事长事兼总经理,历任复旦大学校董(一度兼任校长)等职。1938年8月国民党政府组织代表团拟赴美国商谈借款事宜,,该机在广东上空被日机击落,徐新六身亡,国民党政府授予“烈士”称号。 | |
| 吴蕴斋,浦东中学校董,银行家,1917年参与发起创建天津金城银行,该行上海分行成立后任分行经理。 1921年参与创立上海惠工银行。1927年任上海银行公会会长,参与创立上海商业联合会,并被选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理事。1933年任上海兴业信托社董事。1935年10月与张慰如等发起创建国信银行,任董事。抗战爆发后,任金城银行总行总经理及沪行经理。1940年3月起,在上海先后创办大公商业储蓄银行和远东商业储蓄银行,任董事长等职。 |
李平书,浦东中学创始校董之一,上海地方自治第一人,上海光复的领导人,医学家。光绪年间,先后署广东陵丰、新宁、遂溪知县;湖北武备学堂总稽查、提调;光绪二十九年转任江南制造局提调,兼任中国通商银行总董、轮船招商局董事、江苏铁路公司董事。上海老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总董,创立医学会,创设中西女子医学堂、南市上海医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办华成保险公司等。发起成立了浦东同人会(即“浦东同乡会”),为浦东早期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 |
| 潘公展,南社社员,著名媒体人。曾任中国公学校长、《晨报》社长、《申报》董事长等。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中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主编该会会报,还先后担任《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和《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的特约撰稿人。兼任上海大学、国民大学、南方大学教授。1927年后,历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常务委员,上海市农工商局长、社会局长、教育局长。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闻检查处长、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党中央常委等职。 |
| 张寿镛,浦东中学校董,清末举人,著名教育家,藏书家,财政经济学家。历任浙江、湖北、江苏、山东等四省的财政厅长,中央财政部秘书,库藏司长,财政部次长等职。1925年5月间任沪海道尹(相当于上海市长),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圣约翰大学美国籍校长辱没中国国旗,遭广大师生抗议。张寿镛毅然辞职,创办光华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并任第一任校长,长期担任校长一职,广延名师,成绩卓著,集一时之盛。 |
| 沈恩孚,浦东中学校董,中国近、现代教育家, 同济大学第四任校长。1904年,与袁希涛等倡议改上海龙门书院为师范学校。后任龙门师范学堂(今上海中学)监督(校长),主张变法维新。次年,龙门初级师范学校(今上海中学)成立,为首任监督。参加创办江苏学务总会,当选会长。1917年,与黄炎培等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筹创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武昌起义后入江苏都督府,任副民政长、江苏省公署秘书长,上海市议会会长等职,创办鸿英图书馆。 |
| 杨庶堪,重庆府试第一名秀才,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辛亥革命元勋、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孙中山革命事业最重要的助手之一。四川的革命派领导人之一,投身革命思想宣传及组织武装起义,领导了重庆辛亥起义。此后参加了护国、护法斗争,先后任四川省省长、国民党本部财政部长、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广东省省长、北京政府司法总长等要职。参与了国民党的改组、国民党一大的筹备等重要活动。抗战爆发后,抛妻别子,转抵重庆参加抗战。1942年杨庶堪逝世后举国哀悼,并按国葬礼仪。 |
| 吴昌硕,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
| 黄炎培,浦东中学首任校长,长期担任校董,著名教育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奠基人;他是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先后创办了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两个民主党派,并担任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33年,部分校董和老师在斯盛小学(原浦东中学附属高等小学)的基础上,创办了斯盛中学(最初为浦东中学第二初级中学,数月后,改名为斯盛中学),黄炎培应邀为斯盛中学题写“勤朴”校训。 |
王世杰,中华民国官员、宪法学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教育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外交部部长,武汉大学首任校长。历任国民党政府法制局局长,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 武汉大学校长,教育部长,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兼政治部指导员,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中央设计局秘书长,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主席,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并出任外交部长,赴台后,于1950年出任“总统府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中央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常委,“总统府资政”。抗战胜利后花重金从日本购回《寒食帖》,保护了国宝。 | |
吴醒亚,浦东中学校董,同盟会会员,政治家。参加了武昌起义,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及总统府书记官,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吴醒亚舍身保护孙中山夫妇安全脱险。1926年,随蒋介石挥师北伐,任少将主任。后升任安徽省党务整理委员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代理安徽省政府主席;再调任湖北省党务整理委员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省民政厅长。1932年调任上海特别市党部执委会常务委员、上海市社会局长。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 | |
陶百川,历任上海《国民日报》编辑,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干社"副干事长,上海警备司令部军法处长,并任中国文化建设协会上海市分会干事长。抗战时,任香港《国民日报》社长及重庆《中央日报》总社社长。抗战后任上海特别市临时参议会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及"国大代表"、"监察委员"。 1977年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曾经任国民党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国家统一委员会"委员。 | |
| 吴铁城,同盟会会员,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中将。为光复江西立下功勋。1923年10月,吴铁城被孙中山指派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9名成员之一。1931年,接任上海市长职务兼淞沪警备司令。后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民政厅厅长,兼广东全省保安司令。抗战期间在后方坚持抗战。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为争取海外华侨支援中国的抗战作了艰巨的努力。后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总统府资政”等职。 |
| 严独鹤,著名报界人士,在上海主持《新闻报》副刊笔政长达30余年,编有《快活林》、《新园林》,即以“独鹤”之名,每天亲撰一篇“谈话”,积万余篇,多为针砭时弊之文,得到读者的赞赏。严独鹤富民族气节,抗战时期,汪伪欲借重他在新闻界的声望,多次拉拢,均遭拒绝。解放后,严独鹤参与筹建上海新闻图书馆并主持工作。历任上海市报界联合图书馆副馆长、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等职。 |
董纯才,浦东中学校友,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曾任教育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顾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央教育行政学院院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原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一届理事长、第二届名誉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委员、《教育卷》主编,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提案审查委员会副主任。我国教育战线的优秀领导者,科普事业的杰出开拓者,著名科普作家、翻译家与教育家。 | |
| 王艮仲,浦东中学校友,校董,著名的职业教育家。解放前,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被汪道涵称为“江南大侠”,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建国会深受尊敬和爱戴的老一辈会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优秀领导人,全国政协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八届委员,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务院参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原参事,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第五届、第六届中央咨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理事会名誉副理事长。 |
钱昌照,浦东中学校友,校董。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国民政府秘书,教育部常务次长,1932年任国防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此后,国防设计委员会改建为资源委员会,钱昌照同志任副主任委员。在抗日战争期间,吸收和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在大后方兴办了一批工矿企业,发展战时生产,支援抗战,作出了积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钱昌照同志任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建国后,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兼计划局副局长,政协全国委员会财经组副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长等。 | |
罗尔纲,浦东中学校友,著名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奠基人,一级研究员。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训诂学家,晚清兵志学家。先后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曾兼任广西通志馆编纂及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工作。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 |
| 马识途,浦东中学校友,革命家、文学家、书法家。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和抗日战争,领导了昆明“一二·一”运动。马识途曾先后担任过县委、中心县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滇南工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四川省建设委员会主任、建设厅厅长及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科委副主任、四川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国际笔会中心理事等职,东方文豪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并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设立“马识途奖学金”,鼓励文学创作。 |
| 黄大能,浦东中学校友,中国著名水泥混泥土技术专家,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创始人, 黄炎培之子。全国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常委,第六届、第九届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七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第八届、第九届理事会名誉副理事长,原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院长、副总工程师、技术顾问,原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领导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水泥国家标准、领导成立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是材料流变学用于水泥混凝土倡导者。 |
刘海粟,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民盟成员。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历任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 | |
| 卢前,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浦东中学退休教师,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一辈子在浦东中学任教,上海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兼职教授,上海书法函授学员副院长。卢前先生是一位名闻海内外的书法家,从艺六十年,工篆、楷、行、草,尤精北碑,在魏碑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上贡献卓著。在硬笔书法领域,亦倾注了大量的精力。热心慈善事业,为慈善机构先后捐献了近千幅书法作品。 |
| 碑廊后跋 杨公斯盛少失双亲,白手起家,勤俭持身,诚信立业,工界伟人,高瞻远瞩,急公好义,造福桑梓,毁家兴学,创浦东中学于六里桥畔,以图教育救国、实业报国之志。 历代师生,尽心竭力,成绩卓著,声震神州,莘莘学子,纷赴浦中,精英荟萃,引领当时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之先河,终成一代名校。 感于杨公之精神,各界名流受邀莅临讲演或赠言者络绎不绝,殷殷期盼之情跃然而出。虽“八一三”淞沪战事,浦中校园毁于日机轰炸,然校统犹存,筚路蓝缕,弦歌不绝,文脉永续。 芝草无根,醴泉无源。前贤言行,高山仰止;先辈遗迹,理当彰显。集诸公墨迹勒石刻碑,续浦中文髓薪火传承,于百十华诞之际,特修此碑廊。 是为跋! 倪瑞明 丁酉仲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