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箴——克己互助
——沈履
余以本期开学之始,曾揭示校箴两端,与吾校同学共相砥砺。兹值浦校月刊发轫,用再重申斯旨,以示约定笃信之义。校箴惟何?曰,克己;曰,互助。克己为消极道德,互助为积极道德;其意虽反,而实相成;同为吾任精神生活中不可须臾离之要素,请得阐其义焉。
(一) 克己
孔子曰恕: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克己之精义。英儒约翰司徒密尔曰,“吾人享受自由,以不妨碍他人之自由为限”。即克己之范围,盖吾人赖人君以生息,赖人君以长养;苟不能对此人君具超越之贡献,则至少应限止一己之私欲,抑制一己之行动,不令此人群所组合之社会,致因我而蒙害。苟我纵其行动,不加克制,环我而生者,或亦起而效之,则此社会生活之能不顾覆减裂者,几希矣!此义之肤浅易见,人能知之,人能言之,然视环顾吾校生活中,其缺乏克己能力之表现,仍日充耳接目,请姑言其频见者。徒以吾不耐举手之劳,而厕中青绳得入人君众之膳堂。徒以吾不耐折腰之苦,而盥洗之所,竟成泽国。人方讲演,而吾阔步乱众,人方自修,而吾谈笑扰众。同席未至,而举箸争先。类乎此者,更仆难尽。其义之肤浅易见如彼,而实践之难如此,岂陈义过低而不屑公乎?抑陈义过高,而不能为乎?尚望吾校同学深长思之!故余谓克己难为消极道德,而实吾人精神生活中不可须臾离之要素。
(二) 互助
自孔德斯宾塞尔诸儒创始研究社会组织之原理,复经近代社会学者之开发,吾人对于人类生存及其演进之原则愈为瞭然。此原则惟何?曰人类生活,无时无地非相互维紧,互相协作之生活。易言之,即无时无地非群众依赖之生活,团体互助之生活是也。人群社会之能安宁存在,而复绵绵演进者,故皆原于此社会中无数人类之维护,之协作。苟一夫吝其精力,不加贡献,则同君者悉蒙其损,而其君之演进,或因之而顿挫,此互助学说之所以大昌于近世也!俄儒克鲁绝克金,考诸高级人类,以及野蛮民族,其能生存而演进者,莫不源于互助。故弱肉强食,优胜劣败,虽为自然界天演之公例,然不足以训人类本体之生活。强扶弱,长慈幼,才者辅不才,能者济不能,殆为人群共存之原则。是以耳食之徒,妄引达氏物竞学说以训人类生活者之深为近世社会学者所诟病也。请再自功利主义观之,互助亦实欲达小己功利之途径。社会学者曰,人必各尽其所能,始克各享其所需。盖欲增进一己之幸福者,必先发展其团体。未有其团体日就颓毁,而其个人幸福得永享昌荣者。请姑就校中日常生活以证之。宿舍中人,未有不乐其室之整洁者。然苟有一人,不顾协作,则全室将始终归于污秽凌乱,而同学之人,无能独立享受其清洁秩序者。更进而言一级,级中同人,未尝不欲其级之发扬也。苟其级中有自私而不乐助其群者,则必致精神涣散,级务停顿,而全级蒙其损。更进而言一校。纵举校之人,发奋猛进,以建校风,苟不幸而有一级为之阻挠,不乐协助,则其校风始终不免减裂,而全校蒙其损。是以欲增造个人幸福者,必先发展其团体。欲发展其团体,必自首倡互助精神始。故余谓互助为积极道德,更为吾人精神生活中不可须臾离之要素。
学校者,社会之雏形;学子者,社会来日之公民也。余不敏,故举斯二箴,敬勉吾校同学。使克己互助之精神,得藉此弥漫吾校之生活,永供吾校校风之源泉!并利赖此克己互助之校风,以为吾校同学异日社会生活之准备,是则余所馨香祷祝者也!
摘自《浦东中学校刊》1924年第一期
——沈履(沈茀斋),杨绛的堂姐夫。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学士,威斯康辛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著名学者,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史的缔造者之一。历任上海浦东中学校长兼大同大学教授,江苏教育厅科长,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师资科主任兼南京中学校长,国立济南大学教授师资专科主任兼大夏大学教授,浙江教育厅秘书兼代行厅务,国立浙江大学秘书长。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 曾任梅贻琦的秘书长,西南联合大学总务长,1952年调任北京大学任教授,直至退休。
民国十一年九月,聘为浦东中学副校长,
民国十一年十二月——民国十六年五月,聘为浦东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