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特色项目
上海市浦东中学2017—2018文明校园创建计划
发布时间:2019-04-12 13:09:49   发布人:学校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6,709

上海市浦东中学

“2017—2018年度浦东新区文明校园”创建规划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2017上海普教系统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评价指标体系,突出浦中文化特色,努力打造环境整洁优美、管理规范有序、文化氛围浓厚、办学特色显著的优质学校。

【创建基础】

上海市浦东中学继“2001—2002年度”、“2003—2004年度”、“2013—2014年度”、“2015—2016年度”被评为浦东新区文明单位(现为“文明校园”)之后,2007年以迎百年校庆为契机,实施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工作,又连续4届被评为浦东新区文明校园。如今,学校以创建新一轮“区文明校园”为目标,在倪瑞明校长、吴敏书记激情工作、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在不断挖掘、梳理、学习校史文化的基础上,全校干部和广大师生,意气风发,努力秉承“勤朴”校训,不断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几年来,学校获得了“上海市青少年国防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第三届全国中学生军事训练营优秀组织奖”、“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上海市红十字工作达标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殊荣,又被命名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区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基地、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区健康促进学校、区合格职工之家等称号,并获得 “浦东新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浦东新区第六届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南码头社区学校特别贡献奖”、 “浦东新区五四特色团委”、“浦东新区未成年人暑期工作优秀组织奖”、“浦东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此外,劳技学科组被评为“浦东新区特色教研组”,几乎每年都有班集体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班集体。

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学校将坚持“文化立校”的办学方针,秉承“勤朴”校训,更加注重学校的管理文化、组织文化、环境文化,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更加注重激发全体浦中人的内在动力,借助外力,积极创建“史学素养特色高中”,努力开拓学校转型与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创建目标

对照浦东新区文明校园的标准积极努力开展工作,通过两年的创建不仅要成功创建浦东新区文明校园,还要力争向市文明校园的目标努力。

【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领导小组,组员包括:

组  长:吴  敏  倪瑞明

副组长:吴晓勤  顾利军  沈华(兼创建联系人)

组  员:黄燕  韩万霞  陈莉华  刘丽华 周昶捷 吴前岚 郭雪芳 黄小华 韩敏

各组室负责人为各组室文明创建负责人。

【创建措施】

秉承“勤朴”校训,实施学校规范高效管理

1.健全学校管理。针对学校现状,在完成工会换届选举,还要不断健全工会组织制度和工会管理;在顺利完成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之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围绕学校的转型与持续发展之目标,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梳理各部门的工作安排与职责,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做到党务、校务公开,形成和谐、平等、愉悦、坦诚、协作、向上的工作环境,促进学校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此外,继续开展“两创一做”活动,即:创文明组室、创文明岗位、做文明个人,促进学校创建工作的实施和各项目标的实现,使学校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2.借外力增效能。目前,学校在2015年与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在基础教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建平中学签约合作,2016年加入建平教育集团之后,将继续组织青年教师、青年干部定期参加建平集团教师和干部培训;继续派送我校优秀教师,到建平中学跟岗学习;积极探索、实践“建平—浦中创新班”等工作。在认真学习锐意进取、追求卓越、改革创新的建平精神的同时,不断培养学校的再生能力,增强工作效能

二.秉承“勤朴”校训,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1.发现闪光点,弘扬正能量。学校以“两学一做”为契机,组织党员认真学习,踏实工作。同时,不断发现一批全心投入、爱校如家、认真高效、工作勤奋有创意、做事雷厉风行的好党员——经常加班加点、默默奉献的教工党员们;教学展示活动中开设公开课、展示教学风采的教师党员们;教改中坚持自己动手编教材、参加课题搞教研的教师党员们;教学质量数据化管理改革中主动学习、带头实践的教师党员们;认真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的教工党员们……今后,学校党支部还要不断适时地推出先进人物,发挥党员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2.以点带面,营造校园文明气象。学校党总支部将充分发掘学校的文化实质和价值取向,积极发挥每一个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研讨、征文、演讲等形式内化为全校教师的个性品质,形成高尚的精神文化和完善的制度文化;创设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全校教工的意识。通过读书活动、教师论坛、文体活动等形式,营造“浦中发展我发展,我与学校共发展”的意识,坚持不发展就不能生存,不发展就没有前途的信念,不断营造校园文明、文化氛围,促使广大教工树立更高的奋斗目标。

三.秉承“勤朴”校训,借力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学校除了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专业发展建设、优化教师专业结构、建构激励评价机制之外,还要善于借力,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要借助名校,加快青年教师和干部的培养。把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作为学校两个文明建设、巩固文明校园创建成果的重点工作,将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完善管理相结合,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基于与上海市建平中学的合作,学校要不断取经,虚心学习,在其帮助之下,唤醒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意识,增强课程理解和执行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加强对教材文本、课程标准与考试指南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常规和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研组的团队建设等。通过两校教研组全面结对,互派教师等多种方式加速我校教师教育理念改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助推一批教师快速成长。

2.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目前学校教师队伍中主要存在平均年龄偏大,年龄结构不合理,以中老年教师为主,对学校发展信心不足,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强,课程意识与能力不够,教研能力不强,教学细节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中,高级教师偏少等现象。学校一方面充分借助各方资源,尤其是建平中学的支持与帮助,以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加强对课程的理解和教学常规与细节的规范,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的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引进有抱负、有知识、有专才、有热情的青年教师,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如派往建平中学见习,浸润学习;搭建平台,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由校长、书记亲自带教,设立教学导师、德育导师、伦理导师、德育管理的“四导师制”,力争使我校优秀青年教师迅速崛起,成为是学校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所在。

四、秉承“勤朴”校训,优化德育主题活动课程

学校工作德育为首。除了要坚持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道德、法制和行为规范为主题的常规德育工作之外,还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结合校史文化精神,加强研究,不断优化德育主题系列活动课程。

1、打造德育活动品牌,如根据校史文化、校训精神打造的“清明祭扫”、

“慈善义卖”活动;“校友寻访”和“班牌制作”活动;创建“校友文库”和开展“淘书乐”、“读书乐”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明白肩上的使命和责任;能使学生懂得用爱心来温暖他人,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能使学生传承浦东中学校友精神,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使学生沿着优秀校友的足迹,开阔视野,自觉地将校史文化、校史精神内化,不断塑造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且用一生的实践去传承校史精神,努力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因此,还要不断优化,形成系列,加深主题,形成品牌。

2.紧跟形势,捕捉契机。 除了开展常规活动,打造品牌之外,学校还要敏锐地结合形势、结合校史和校友资源,围绕立德树人之中心,开展工作。如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暨“九·一八事变”发生86周年,学校开展“9·18”纪念活动,以缅怀无数为民族解放做出贡献和牺牲的革命志士,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青少年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努力,培养勇于担当的远大志向。今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们要坚持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并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紧跟形势,寻找学校发展的各项契机,积极提升学校的发展。

五、秉承“勤朴”校训,打造百年老校文化符号

1、打造碑廊纪念钟,修缮建设校史博物馆。以校史文化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在原先“一园八景四室”的基础上,打造碑廊与和平纪念钟,修缮建设校史博物馆,营造体现主流意识、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结合“勤朴”校训、“克己互助”校箴和校史中学生“八大训育标准”等,结合上级要求,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充分体现育人正能量。

2、依托校史,积极创建“史学素养特色高中”。特色高中是学校层面的全局性大事,需要全员参与。要提高特色创建的效率、提升特色创建的质量,就需要组织全员参与的研究,开展制度性的专题校本研修活动。学校将积极从“常规教研加强特色建设成分”和“特色教研强化课程实施品质”两方面入手,将史学素养及其培育列入各学科常规教研的计划任务中,完善学科建设的目标及其达成过程。同时,根据特色主题和阶段任务,针对实施中的真实问题和需求,开展有深度的特色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发相关的校本教材和校本作业。

六、秉承“勤朴”校训,拓展教育功能辐射引领

创建文明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社会工程。为此,在认真做好校内工作的同时,还要主动争取社会、家庭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既要密切与社区的联系,也要建立家校正常的联系制度。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各方面积极为实施学校和社区等共建单位的共建提供保障,不断拓展自身功能,积极共享已有资源,使学校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先行者和承载者。

1、主动参与,发挥智力优势。主动参加社区及居委组织的各种教育宣传活动,如积极筹建“浦中大讲堂”,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和学校的丰厚历史,从校长、书记到学校的党员、骨干教师,轮流到街道、社区宣讲,从教育特点到办学理念,从政策解读到家长咨询,从学科辅导到知识拓展,从校史讲解到青少年辅导等等,以期获得与社区及居委的共同进步,双赢发展。此外,发挥学校的智力优势,通过志愿者服务等工作,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社区的高地。同时,邀请社区的老干部、老党员到学校来,对青年团员及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三观教育,资源共享,共谋发展。 

2、提供支持,辐射校园文化。为社区及居委提供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和场地支援;如开放校史馆,让更多的居民了解浦东中学,与学校发展联动;如结合今年抗战胜利72周年的形势,邀请社区及居委的党员同志们来参观校史馆并座谈,了解浦东中学在抗战史上抒写的辉煌篇章,做好共建工作;如提供学校的运动场地,支持南码头街道召开运动会,对居民开放体育设施,支持全民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等。此外,学校将继续与周边的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杨思医院等结对,共同关心弱势群体;同时,也会将这种关心工作辐射到社区、居委乃至更广区域。

学校创建新一轮区文明校园工作是一项系列工程,需要有统一认识和软硬件建设的紧跟,为此,学校将致力于校史文化精神的传承学习,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使创建工作不断跨上新的台阶。

上海市浦东中学文明校园创建领导小组

2017年11月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